□刘丙武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麻醉是手术过程中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存在顾虑,担忧其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实际上,深入探究麻醉对身体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机制,有助于消除这些不必要的担忧。 麻醉的短期影响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至身体的特定部位,以此阻断该区域神经的传导,进而实现止痛目的。手术结束后,患者有可能即刻察觉到注射部位存在短暂的异样感觉,诸如麻木、刺痛或者感觉减退等。一般随着药物被身体逐渐代谢,神经功能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恢复正常,不适感也会随之逐渐消失。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在麻醉诱导阶段,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患者会快速进入无意识状态。此时,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短暂波动,这属于机体对药物的初始反应。麻醉医师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依据具体状况精确用药,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在苏醒初期,患者往往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头晕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残留对神经系统平衡功能产生的影响;恶心和呕吐也时有发生,这是药物刺激胃肠道或干扰内耳平衡感受器引起的。医务人员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止吐和镇静药物来缓解不适。此外,由于手术过程中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气道黏膜可能会受到刺激,致使患者出现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一般情况下,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手段,患者在数日内能够恢复正常发声和吞咽功能。 麻醉的长期影响 局部麻醉:依据现有的医学证据,单次且规范进行的局部麻醉,一般对身体不会产生长期负面效应。 全身麻醉:随着麻醉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如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意外状况,全身麻醉一般不会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持久性损害。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则需要给予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已出现退行性变化,自身修复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老年人在全身麻醉后,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偏高。不过,优化麻醉方案,以及加强术后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途径受到阻碍,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时间可能会延长。因此,麻醉医师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策略。术后,医务人员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以确保机体能够平稳恢复。 麻醉是现代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术后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短暂不适,但是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精确操作和全程监护下,无论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只要规范实施,大多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患者不必因为对恐惧麻醉而影响治疗决策。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