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令金
韧带损伤是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不但会对身体的运动功能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长期疼痛。韧带作为连接骨骼的关键结构,主要功能是稳定关节,降低关节脱位的可能性。然而,因运动方式不当、遭受外力撞击或长期劳损等原因,韧带极易受到损伤。 韧带损伤的预防 充分热身:在开展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极为重要。热身能够助力肌肉和韧带逐步适应运动强度,降低因突然受力而导致的损伤概率。像慢跑、拉伸这类热身活动,能够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肌肉粘连程度,进而对预防韧带损伤起到积极作用。 正确运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是预防韧带损伤的关键所在。错误的运动姿势和动作常常会增加韧带的负荷,致使损伤发生。因此,在进行运动时,应当保证动作规范、力度恰当,避免过度扭转、拉伸等具有潜在危险的动作。 增强体质:强化力量训练有助于肌肉强壮,从而为韧带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护。同时,柔韧性锻炼也是预防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拉伸等柔韧性练习,可以让韧带处于放松状态,减少因韧带僵硬而引发的损伤风险。 合理饮食:确保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取,对于增强韧带的弹性和韧性意义重大。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都是预防韧带损伤较为适宜的选择。 穿戴护具:在运动过程中穿戴合适的护具,例如护膝、护腕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力对韧带的冲击。 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开阔、平整的运动场地能够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应避免在坑洼、湿滑等具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运动。 韧带损伤的治疗 休息与制动:一旦发生韧带损伤,应即刻停止活动,防止受伤韧带进一步受力。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身体恢复。制动就是固定受伤部位,减少关节活动,以利于韧带修复。 加压包扎:运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包扎,能够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情况。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症状。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疼痛并减轻炎症反应。活血化瘀药物则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消散,以及组织修复。 物理治疗:冷敷和热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在损伤发生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通过收缩血管来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之后,可进行热敷,比如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以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韧带断裂或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能需要实施手术修复或重建韧带。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