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输形式,可以通过电磁波或粒子传播。常见的辐射类型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线辐射。在医学检查中,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是比较常见的。 在医学检查中,辐射暴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接触人体:源于体外,例如X射线摄影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扫描;源于体内,如核医学检查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每种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辐射风险。 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辐射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短时间内大剂量的辐射暴露可能导致急性放射性病变,例如皮肤灼伤、脱发和器官功能障碍。而长期小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增加发生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有针对医学辐射暴露的指导原则,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为什么要进行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一般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出现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安全水平。 1.正当化原则:任何放射性检查都必须有明确的医学理由,确保获益大于风险。医生在开具放射性检查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既往检查记录和其他无辐射检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放射性检查。 2.优化原则:在确保检查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现代放射设备通常有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自动调节辐射剂量。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通过改善检查条件和优化检查参数,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3.剂量限制原则:进行剂量限制,目的是保护职业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以确保暴露在安全范围内。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mSv(毫希沃特),而放射工作人员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mSv。 如何加强个人防护 在放射性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应注意辐射防护。以下是常见的防护措施: 1.屏蔽保护:使用铅衣、铅帽和铅围脖等屏蔽工具,以减少辐射直接照射身体的机会。 2.距离防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显著减少辐射强度。 3.时间防护: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累积辐射量。医务人员在操作设备时需要迅速、准确,从而减少每次操作的时间。 辐射是放射性检查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医务人员和患者要了解基本的辐射安全知识,以便在需要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医务人员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在放射性检查中保障患者的安全,并保障自己的安全。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