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治疗肺系疾病验方(之一)
子宫脱垂的针灸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儿夜啼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辨治腺样体肥大
1
11 1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小儿夜啼的中医特色疗法
 


□典迎彬 文/图

啼哭是婴儿时期表达要求和痛苦的一种方式。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能安然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小儿因发热、呕吐、泄泻、疮疖、外伤、伤乳、伤食、饥饿、尿布浸湿、受冷受热、皮肤瘙痒等不良因素引起的啼哭,不属于小儿夜啼范畴。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主要由脾寒、心热、惊恐导致,临床表现为:
  脾寒气滞:多以夜间啼哭,哭声低弱,睡时喜欢蜷曲,喜揉腹部,乳食不佳,大便稀薄,小便较清等为特征。
  心经积热:多以哭声洪亮,延绵不休,面赤唇红为特征。
  惊恐伤神:以白天看到异物,或听到异响,致夜间突然啼哭,神情不安,紧偎母怀,时时警惕,面色青灰为特征。
验 方
  脾寒气滞 熟大蒜1个,乳香2克。共研为细末,制成药丸如萝卜籽大小,每次7粒,乳汁送服。
  心经积热
  方药一:雪梨汁30毫升,灯芯草2克,冰糖10克。将灯芯草用温水浸泡,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取浓汁15毫升左右,与雪梨汁及冰糖混合,再放入锅内隔水蒸化。
  每天1剂,分1次~2次饮完,连服5剂~7剂。3岁以上小儿酌增。
  方药二:绿豆衣20克,淡竹叶12克,冰糖15克。将绿豆衣、淡竹叶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去渣取浓汁,放入冰糖调化。2岁以下小儿每天1剂,3岁以上小儿每天2剂,分2次服完,连服3天~5天。
  惊恐伤神
  方药一:丹参3克~5克,冰糖10克~15克。将丹参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取药液50毫升~100毫升,放入冰糖溶化后饮用。每天1剂,一次服完,连服3天~5天。6个月以下婴儿酌减。
  方药二:莲子心2克~3克,生甘草3克。将莲子心、生甘草共置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浓汁30毫升~50毫升,去渣即可饮服。每天1剂,分1次~2次服完,连服3天~5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推拿疗法
  脾寒气滞
  取穴:脾经穴、内八卦穴、三关穴、中脘穴。
  操作要求:小儿先取坐姿,操作者握小儿右手,涂防滑剂。补脾经穴100次~150次,运内八卦穴100次,推三关穴200次~300次;小儿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按揉中脘穴200次。
  心经积热
  取穴:大肠经穴、攒竹穴。
  操作要求:小儿取坐姿,操作者握小儿右手,涂防滑剂。清大肠经穴100次~300次,推揉攒竹穴30次~50次。
  惊恐伤神
  取穴:攒竹穴、小天心穴、一窝风穴。
  操作要求:小儿取坐姿,操作者拇指涂防滑剂。推揉攒竹穴30次~50次,点小天心穴200次~300次,揉一窝风穴100次。
贴敷疗法
  方药一:血竭3克,冰片10克,远志6克,菖蒲6克,朱砂1克,磁石5克,肉桂6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装棕色瓶内备用。用温水将小儿肚脐洗净,取药末3克放入脐部,外用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每次4小时~6小时,3次为1个疗程。
  方药二:朱砂3克,研为细末,加水适量调成糊状,贴敷双足涌泉穴,而后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每天2次,每次4小时左右。
药枕疗法
  栀子、黄连、灯芯草、磁石、竹叶、木通各等份,将磁石打碎,与其他中药一起烘干,共研为细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灌肠疗法
  方药:蝉蜕15克,地龙15克,酸枣仁10克,砂仁10克,大黄4克,灯芯草4克。
  将上药加水200毫升,浓煎至20毫升~40毫升,药液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35摄氏度。
  具体操作:将小儿臀部垫高10厘米,用容量为50毫升的无菌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取药液,连接12号导尿管,将导尿管末端涂上润滑剂并缓慢插入肛门内6厘米~10厘米,将药液缓慢推入。结束后慢慢拔出导尿管,小儿俯卧10分钟,在肛门处用卫生纸轻轻按摩3分钟~5分钟,以利于药液保留。每天1次,给药时间不限。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传统诊疗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