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宪军
子宫脱垂是妇科疑难病症,病情顽固、迁延难愈。笔者采用针灸、拔罐并配合药物熏洗的综合疗法,收效良好。 案例一 崔某,32岁,女性,分娩后出现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频、白带多、畏寒心悸等症状;后来,因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症状加剧,阴道有肿物脱出,被诊断为Ⅰ度子宫脱垂。患者先后在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果,且惧怕手术,故到笔者所在处寻求中医治疗。当时患者精神差、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无力,辨证为气虚下陷型阴挺。 治疗方法 针灸:主穴选气海穴、维道穴、气冲穴、三阴交穴,配穴为肾俞穴、脾俞穴、子宫穴、足三里穴;灸百会穴,拔罐选关元穴。每次选2个主穴、2个配穴,交替使用。针刺前让患者排空小便,气海穴直刺1寸(同身寸,下同)至1.5寸,重补;维道穴朝子宫底部斜刺2寸至4寸,大幅捻转并配合呼吸补法,至患者小腹有子宫收缩感;气冲穴向上斜刺2寸至4寸,同样操作,使患者小腹有沉胀感;子宫穴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至阴部有发酸上抽感后捻转补法;三阴交穴略向上刺入1寸至1.5寸,平补平泻,针感向大腿根放射为佳,其余穴位常规补法。每次留针40分钟,行针3次,同时艾条温灸百会穴30分钟,起针后关元穴拔罐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药熏洗:每晚用五倍子、乌梅、蛇床子、丝瓜络各30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加500毫升米醋,煎至适量后趁热熏洗。 日常康复: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坚持做50次提肛收腹动作,行胸膝卧位20分钟,避免重体力劳动。 治疗效果 第1个疗程后,腰酸乏力、小腹下坠减轻,妇科检查仍为Ⅰ度脱垂;第2个疗程后,症状进一步缓解,子宫脱垂程度不变;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子宫复位,随访2年未复发。 案例二 余某,36岁,农民,因第3胎难产导致子宫脱垂3年,常有腰酸下坠、白带多、尿频尿赤、心烦口渴、纳呆等症状。近期,患者因从事重体力劳动,症状加重且发热,被诊断为Ⅰ度子宫脱垂合并感染,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气虚夹湿热型阴挺。 治疗方法 针灸:因患者湿热较重,故先治标。取穴分两组:维道穴、大敦穴、曲池穴、三焦俞穴、三阴交穴,气冲穴、照海穴、曲泉穴、膀胱俞穴、阴陵泉穴,每天交替使用。除了气冲穴、维道穴用补法,其余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同时温灸百会穴30分钟,关元穴针灸后拔罐15分钟。 中药熏洗:在案例一的药方基础上,加苦参、黄柏各30克,熏洗,方法同上。 治疗效果 治疗3次后,患者发热消退,症状减轻;治疗10次后,仅余轻度腰酸下坠,其他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感染,Ⅰ度脱垂。温肾健脾、益气升提治本,共治疗20次,患者子宫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作者系全国首届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