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梅 武凯
2024年4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新诊断癌症患者约1996万例。其中,我国482万例,占全球新诊断癌症患者的24.1%。 西医手术、放疗、化疗技术越来普及,疗效较以往提高,但是副作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往往面临着全身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对西医治疗耐受性差、疗效欠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已有较多成功案例。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中医肿瘤的研究推广工作备受重视,中医肿瘤医疗水平、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中医平衡理念贯穿膳食指导和 心理疏导全过程 放弃手术、放疗和化疗,或者手术及放疗、化疗后不愿意再次放疗、化疗的患者,希望用中医药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寿命。首诊,笔者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依据中医平衡理念,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生活、饮食及心理照护方案,对患者开展膳食指导和心理疏导。 急治标、缓治本 中医整体观念贯穿治疗过程 急治标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以疼痛症状为主,应当通络止痛,根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对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疼痛,疗效显著。笔者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辨证施治,可获得预期疗效,常用柴胡、羌活、水蛭等。 缓治本 疼痛症状减轻后,患者精神及饮食状况好转,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标本兼治,提高正气,以达到祛邪目的。常用方药组成:人参、黄芪、升麻、党参、柴胡、水蛭、全蝎、蜈蚣、延胡索、白术、陈皮、砂仁、连翘、败酱草、野菊花等。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影响。中医药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遵循整体观念,综合考虑人体内部各种因素,全面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而非局限于局部症状的治疗。这有助于医者更准确地找到疾病的根源,制定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传变和复发。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癌症,以攻毒散结、益气扶正、健脾和胃为主。 中医认为,癌症需要祛毒,以消散肿瘤为目的,软坚散结,应多用活血祛瘀较强的中药。 中晚期癌症患者全程需要顾护正气,中药抗癌仍有伤元气的副作用,以方剂君、臣、佐、使原理减轻副作用。 健脾和胃,调整胃气功能恢复,药物吸收更佳,脾胃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脏腑得以濡养,身体健康。 以鼻咽癌晚期患者杜某为例,鼻咽癌T3N2M0Ⅲ期。放疗、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体质骤然下降,贫血加重,食欲差并吞咽困难,消瘦明显,头痛症状逐渐加重。 患者不愿意再放疗、化疗。出院后,患者头痛剧烈无法忍受,精神状态差,生活无法自理,全身消瘦。 患者再次入院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并持续加重。患者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为目标,寻求中医药治疗。笔者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患者进行长达2年的对症治疗。 患者头痛剧烈、吞咽困难,治疗应以缓解头痛为主,给予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益气扶正方案。方药组成:人参、黄芪、升麻、党参、柴胡、白芷、羌活、川芎、葛根、蔓荆子、水蛭、白术、陈皮、砂仁、连翘、败酱草、野菊花、蒲公英、苍耳子(包煎)、细辛、桂枝、辛夷(包煎)。 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出现无法饮食,病情加重趋势。笔者再次调整治疗方案,加蜈蚣、白花蛇舌草、全蝎,其余不变。患者自感头痛稍有减轻,精神意识稍好转。 按照上方,笔者将人参、黄芪、全蝎、蜈蚣剂量加以调整,其余不变。患者头痛症状减轻明显,可以慢慢自行活动头部。 20天后,患者头痛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能起床坐起来,又服此药方50剂后,头痛程度减轻,疼痛时间缩短,由连续疼痛变为间断性疼痛,吞咽困难症状缓解。 此时,患者能自行下床站立并小范围活动,气色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笔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次调整治疗方案。方药组成:人参、黄芪、升麻、党参、柴胡、白芷、羌活、川芎、葛根、全蝎、蜈蚣、白术、陈皮、砂仁、连翘、败酱草、野菊花、蒲公英、苍耳子(包煎)、细辛、桂枝、辛夷(包煎)、熟地、白芍、黄精、肉桂、茯苓、炙甘草。患者服药15剂后,精神状态良好。上方不变,患者继续服用40剂。 4个月后,患者病情稳定,偶尔头部疼痛,吞咽仍稍困难,恢复正常饮食。患者不间断服药1年后,开始执行间断停药方案。 2024年8月22日,患者进行头颅及各项指标检查,除甲状腺功能及血糖异常外,其他均正常。 推进成效 笔者恪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从人的整体出发,重视调整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致力于中医药治疗中晚期癌症的实践探索。 目前,笔者已采用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宫颈癌、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结直肠癌、淋巴癌、乳腺癌9个癌种、40余例放弃西医放疗、化疗或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存活者10余例,包括鼻咽癌1例、结肠癌1例、肺癌1例、宫颈癌2例、胃癌2例、淋巴癌1例、乳腺癌2例、脑胶质瘤2例等。 经验启示 癌症在古代医籍就有记载,首见于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该书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石之状……毒根深藏……”《中藏经·论痈疽疮骖肿》认为:“五脏六腑蓄毒之不流”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癌症从古至今都是难治之病,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古人所言:“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 中医的特色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在疾病早期,邪气炽盛,正气未衰,中医治疗以祛邪为主,同时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认识,兼以扶正,以达“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目的,防止癌症转移和发展。 在癌症晚期,正气已衰,邪气留恋,治疗的重点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只有脾胃功能正常,营养物质及药物吸收方能获得祛邪兼顾扶正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文由朱晓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