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敏
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会导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比如肥胖学生增多、近视发病率高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营养,会看食品配料表,能够合理选购食物等。 二、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摄入300克~500克蔬菜,摄入200克~350克新鲜水果。学生和家人一起制定菜谱,采购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在学校要吃完餐盘里的蔬菜。 三、合理选择零食。健康的零食营养均衡,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规律三餐,以正餐为主,吃少量零食;睡觉前1小时不吃零食,不购买营养价值低的零食;适量吃营养价值高的零食,作为一日三餐的有益补充。 四、少吃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该类食物会导致人们想吃更多的食物,容易使人过度饮食,缺乏必要的营养。这样,在短期内,会影响学习或者生活;长期会导致糖尿病、身体肥胖等,对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因此,中小学生应学会抵制味道浓郁、颜色鲜艳食品的诱惑。 五、足量饮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主要看配料表里是否含有糖(葡萄糖浆、白砂糖等),糖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龋齿、糖尿病等;营养成分表中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也要少喝,可适量喝不加糖的鲜榨蔬菜汁、果汁。 六、积极运动,培养运动兴趣,将运动生活化。运动可以促进呼吸、血液循环、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肥胖和慢性病,有助于睡眠。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进行累计60分钟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少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同时,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避免空腹运动。 七、充足睡眠,有助于高效学习、恢复体力和预防肥胖。一般来说,睡觉时间分别为: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海马体会拒绝接收新的“信息”。只有睡眠充足时,海马体才能有效接收并保存信息,把白天学习到的新鲜知识,储存为长期记忆。 八、走出饮食误区。改变“吃得多、吃得好、吃得贵就是吃得健康”的错误观念。将营养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为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