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特别报道·健康促进
 
第五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两癌”“两筛”知多少
慢阻肺的治疗方法
每周一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和肿瘤)
不吃早餐对胆囊有哪些危害
1
11 1 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慢阻肺的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肺外器官的损害;临床上以咳、痰、喘为主要表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标志性症状。慢阻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最终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长。
    1.慢性咳嗽、咯痰在起床或清晨时明显,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状,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早期为劳力性,呈逐年进行性加重,晚期于静息状态下即感气短。
    3.喘息、胸闷。
    4.晚期常见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无力等肺外症状。
    体征
    早期无异常体征,进展期出现阻塞性肺气肿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脏相对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啰音、湿啰音。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突发一侧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加重或出现发绀。查体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可以确诊。
    慢性呼吸衰竭。常在极重度慢阻肺或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诊断鉴别
    诊断
    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和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或肺气肿改变,诊断特异性不高。动脉血气分析可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酸碱平衡失调。
    1.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EV1),肺总容积(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界限”。
    2.少数患者无咳嗽、咯痰,仅FEV1,/FVC<70%、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慢阻肺。
    3.根据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症状,对慢阻肺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4.慢阻肺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短期内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稳定期: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
    鉴别
    1.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相鉴别,这些疾病各有特点,不难鉴别。
    2.应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各有特点,不难鉴别。
    3.需要与其他原因(如代偿性、老年性、先天性或瘢痕性)所致的肺气肿相鉴别,此类疾病多有慢性喘息(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肺气肿体征,但无气流受限证据(即FEV1/FVC≥70%)。
治疗原则与预防
    稳定期的治疗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要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减慢肺功能损害最有效的措施),脱离污染环境。
    支气管舒张药物。稳定期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胆碱能药(短效制剂,如异丙托溴铵;长效制剂,如噻托溴铵);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
    祛痰药。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
    糖皮质激素。对重度和极重度患者,以及反复加重患者,可以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常用药物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
    长期家庭氧疗。指征:动脉血氧分压≤5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或血氧饱和度≤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动脉血氧分压55毫米汞柱~60毫米汞柱或血氧饱和度<89%,伴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方法: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每分钟1升~2升,吸氧时间10小时~15小时/天。目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动脉血氧分压≥260毫米汞柱和(或)血氧饱和度≥90%。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确定病情加重的诱因。最常见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控制性氧疗。低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每分钟1升~2升,吸氧浓度为28%~30%),无效者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增加使用频率或剂量,联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储雾罐或雾化吸入,必要时静脉应用茶碱类药物。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3天~7天)使用,口服泼尼松龙30毫克~40毫克/天,清晨顿服,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每天40毫克~80毫克。
    适当应用抗生素。首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等。
    其他。合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营养支持,积极排痰,处理伴随疾病及并发症。
    预防
    主要是避免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因,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颗粒吸入;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转诊指征
    急性加重期,经社区积极治疗症状无法缓解、并发症严重的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或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治疗;伴呼吸衰竭时需要在吸氧条件下转诊,合并严重气胸时需要胸膜腔穿刺或置管抽气后转诊。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