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友
在人体的腹部深处,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血管:腹主动脉,它如同一条“生命主干道”,为腹腔内的脏器输送血液。然而,当这条血管的局部出现异常扩张,就会形成腹主动脉瘤。它不像其他疾病那样频繁发出“警报”,却如同埋在人体内的“沉默的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腹主动脉瘤:危险的血管病变 腹主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腹主动脉壁结构受损,管壁局部或弥漫性向外扩张、膨出,形成类似瘤样的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为2厘米左右,当某一段血管直径扩张超过正常的1.5倍,可以被诊断为腹主动脉瘤。随着病情的发展,瘤体可能会逐渐增大,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壁也会越来越薄,直至破裂。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管壁的脆性;高血压会持续对血管壁施加过高的压力,促使血管扩张;此外,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家族史的人群,患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明显高于常人。 隐匿的危险:难以察觉的症状 腹主动脉瘤最大的危险在于它的“沉默”。在疾病早期,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腹部超声、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瘤体增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或腰部隐痛,这种疼痛通常不剧烈,容易被忽视;有些患者能在腹部触摸到搏动性肿块,尤其是体型较瘦的人;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压迫输尿管引起排尿困难等。 但是,这些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许多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让“体内炸弹”不断积累危险。一旦瘤体破裂,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腰背部疼痛,同时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科学防治:体内精准“拆弹” 一旦确诊腹主动脉瘤,医生会根据瘤体大小、生长速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较小、生长缓慢的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以保守治疗。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监测瘤体变化。 当瘤体直径超过5厘米,或生长速度较快(每年增长超过0.5厘米),或出现疼痛等症状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开放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的血管,植入人工血管,但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长;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它通过在血管内植入支架,隔绝瘤体,避免瘤体继续扩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多数患者。 腹主动脉瘤如同隐藏在体内的“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却危机四伏。了解它的特点,重视定期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及时“拆弹”。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大众,都应提高对腹主动脉瘤的认识,为生命健康筑牢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