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珍
清晨洗漱,牙刷上沾染丝丝血迹;咬一口苹果,果肉上留下血印……许多人对这些情况不以为意,觉得只是偶尔的小状况。殊不知,频繁出现的刷牙出血,很可能是牙龈炎找上门的信号。了解牙龈炎的相关知识,才能及时应对,守护口腔健康。 牙龈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膜。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口腔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当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时,食物残渣、软垢等会与细菌混合,逐渐形成牙菌斑。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会不断堆积,并矿化变硬形成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此外,不良的口腔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牙套),会导致清洁困难,容易残留食物残渣,进而诱发牙龈炎;刷牙方法不正确,过度用力横刷,不仅难以彻底清洁牙齿,还会损伤牙龈,增加牙龈炎的患病风险;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会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使得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易感性增加,也更容易患上牙龈炎。 牙龈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牙龈出血,初期往往在刷牙、咬硬物时出现,出血量较少,表现为牙刷上有血迹或咬过的食物上有血痕。随着病情的发展,出血可能变得更加频繁,甚至在说话、吮吸时也会出现,严重时还会自发性出血。除了出血,牙龈炎还会导致牙龈颜色改变,正常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而患牙龈炎时,牙龈会变成鲜红或暗红色;牙龈外形也会发生变化,原本菲薄紧贴牙面的牙龈变得肿胀松软,边缘圆钝,不再紧贴牙齿。另外,由于牙龈肿胀,患者会感觉牙龈变得敏感,容易出现疼痛。 与其他严重的口腔疾病相比,牙龈炎症状较轻;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危害不容小觑。持续的炎症会破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结合关系,导致牙龈逐渐退缩,牙槽骨吸收,进而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是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会造成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同时,口腔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身体其他部位,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相互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想要摆脱牙龈炎,正确的治疗和日常预防缺一不可。一旦发现刷牙出血等牙龈炎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先进行口腔检查,评估牙龈炎症的程度,然后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利用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器械,彻底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缓解牙龈炎症。洗牙后,医生还会根据情况,对局部牙龈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碘甘油等,促进牙龈组织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牙龈炎的关键。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去除嵌塞的食物残渣;定期更换牙刷,每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重视牙龈炎发出的健康警示,积极治疗,预防复发,让我们拥有健康的牙龈,绽放自信灿烂的笑容。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