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在人体复杂的血管网络中,脑动脉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而动脉瘤栓塞术,正是拆解这颗“炸弹”的关键手段。 脑动脉瘤为何是“不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由于脑动脉壁的先天性缺陷或血管腔内压力增高,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膨出形成的囊状突起。它就像自行车轮胎上鼓起的一个包,一旦破裂,血液会瞬间涌入脑组织,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再次破裂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每一次破裂都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被称为“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栓塞术如何拆解这颗“炸弹” 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这种手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脑动脉瘤内,阻断脑动脉瘤内的血流,使脑动脉瘤逐渐血栓化,从而达到防止破裂出血的目的。 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头颅CT(计算机层析成像)、脑血管造影等,以明确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提供详细的信息。 手术时,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处进行穿刺,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股动脉,然后在X射线的引导下,将导管沿着血管缓慢推进至脑动脉瘤所在的位置。这个过程就像在复杂的血管网络中寻找目标,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找到脑动脉瘤后,医生会通过导管将微导管送入脑动脉瘤内,再将栓塞材料,如弹簧圈、生物医用胶等,精准地送入脑动脉瘤腔。弹簧圈进入脑动脉瘤腔后会逐渐展开,填满瘤腔,阻断血流。医用胶则会在瘤腔内凝固,形成栓塞。医生会根据脑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和数量,确保栓塞效果。 栓塞完成后,医生会再次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脑动脉瘤内的血流是否完全阻断,以及周围血管是否通畅。如果栓塞效果不错,医生会将导管撤出,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 这种手术有哪些优势与风险 动脉瘤栓塞术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在皮肤上开一个小口,对患者的身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次,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够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的脑动脉瘤,这种手术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动脉瘤栓塞术并非没有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血可能是由于导管操作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导致的,尤其是在处理较大的脑动脉瘤时,出血风险相对增加。血管痉挛则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神经功能障碍等。血栓形成可能会阻塞远端血管,引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此外,栓塞材料可能会发生移位,导致新的血流阻塞。 总之,虽然动脉瘤栓塞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积极配合医生,就能降低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