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心有所向 平凡也会发光
我的文学逐梦之旅
回味悠长的豆腐香
将心比心
摄影作品
1
11 1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心有所向 平凡也会发光
 

□董娟

 

   从大学到现在,有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选择护理工作?”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从刚开始被追问的心烦气躁,到后来的从容淡定,再到现在的无比自豪,我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工作这些年,我虽然没有历尽人间事,但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感受着悲欢离合,更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价值。
青涩
    我犹记得轮转期结束时,得知被分配到呼吸科的那种不情愿的心情。我以前听说呼吸科的工作又脏又累,到处都是咳嗽、咯痰的患者,并且老年患者居多,还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我去医院护理部愤愤不平地问主任:“为什么把我分到呼吸科呢?”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姑娘,你先去呼吸科工作3个月。3个月后,如果你还不愿意在呼吸科工作,就把你调去其他科室。”
    就这样,我怀着不情愿的态度来到呼吸科工作。然而,科室同事们的热情欢迎,以及指导和帮助让我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科室。病房的爷爷奶奶也会关切地对我说:“小姑娘辛苦啦!我的孙女也像你这么大。你工作这么忙,吃饭了吗?”
    被包容、关怀、认可的感觉,让我打消了初到岗位时的不情愿,感受到科室“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同事们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如果我是羽翼未丰的小鸟,那么科室就是温暖的避风港。青涩的果子,终究只有经过酷暑才会成大。
成长
    初涉临床,单独值班,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我第一次经历患者去世,当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家属悲痛欲绝。我为患者去掉所有的抢救设备,忍不住蹲在处置间的角落流泪,有抢救过后的疲惫,也有对生命逝去的惋惜,更有对如何做好患者临终关怀工作的思考。
    我第一次见到患者家属节衣缩食的窘迫。为了能够及时给爷爷缴纳住院费,奶奶连咸菜都不舍得买,自己躲在走廊吃馒头,却笑着告诉爷爷自己在外面吃过饭了。我拿出值班室柜子里的零食偷偷塞给奶奶,虽然“无济于事”,但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我第一次体会到患者的无助。一位70多岁的爷爷蹲在病区门口掩面哭泣,我上前问了他才知道,原来他凌晨5点骑着三轮车带着老伴儿来医院就医,由于疫情儿女们都在外地回不来,病区没有床位,老伴儿住不上院,他非常担心老伴儿的病情。护士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科室,帮助患者办理了住院手续,并把患者送到病区。疫情无情人有情,我想这大概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真实体现吧!
    我第一次顺利为患者采集血液样本,第一次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第一次成功吸出患者堵在气道的血块,第一次配合医生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凌晨时分,我接到援助许昌的电话时毫不犹豫,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告别儿子踏上征程;第一次参加医院组织的人文护理大赛……太多的第一次,让我从青涩到成熟,从胆怯到从容,从生涩到娴熟。
    秉承“厚德、博学、诚信、求新”的医院文化,以科室为沃土,让我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里不断成长。
坚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8年有余。我走过盛夏,褪去青涩,洗尽浮华,不断成长。青春换来的是我更加坚定地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当别人沉睡于梦乡时,我在病房之间穿梭;当别人面对死神惊恐万分时,我在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当别人对疫情谈之色变时,我奋战在抗疫一线,只想为患者解除痛苦、送去希望。在工作之余,我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举办的各类活动,参与科室管理工作与人文示范病房建设,承担科室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我也在学习叙事护理中疗愈患者,关爱朋友,“遇见”自己。
    春风、夏阳、秋叶、冬雪,生命在每个阶段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会用心聆听每一个故事。我虽然不能照亮黑夜,但是可以成为陪伴患者走夜路的人。
    也许在别人看来,护理工作琐碎单调,但是正是这些琐碎的工作,让我体会着平凡的快乐。心有所向,平凡也会发光。只要脚下有力,就无所畏惧。我愿意做一个有温度的护士。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一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