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他的手机号成了患者的急救电话 |
|
本报记者 高玉元 通讯员 李 峰 廖康庆是太康县张集镇卫生院的慢病科主任,已经在基层工作10多年了。2015年,廖康庆从山东杏林科技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开封一家卫生院。“我离家太远,爱人在太康一家卫生院药剂科上班,我们长期两地分居,很不方便。”廖康庆说。2019年年底,廖康庆通过河南的“369人才计划”考试,分配到张集镇卫生院。 张集镇有高血压病患者3346人、糖尿病患者1315人,张集镇卫生院把医务人员分成6个组,每个组负责5个~6个村,和所在村的乡村医生一起为签约群众服务。 “我们这个组签约5个村,户籍人口是6000多人。”廖康庆说,“不少老年患者不愿意来医院,我们就要进村,每年给老年患者进行一次体检。”此外,他们定期对签约家庭进行科普宣传,保证一年4次随访教育。 “慢病科收治的患者很多是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需要耐心进行说服工作。”廖康庆说,不少老年患者认为没症状就是病好了,就把药停了,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廖康庆每天坐诊,接诊30多人,很多是慢性病患者来开药。“治病不是关键,最重要的工作是做科普宣传。我每次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给老年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和健康知识。” 廖康庆的手机号是公开的,既是签约群众的健康热线,也是患者心中的急救电话,患者可以随时联系。老年患者的时间概念不是很强,有时是凌晨打来的。“老年患者一般身边备的有药物,但是晚间发病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处理,一急就会给我打电话。” 五保老人程祥(化名)患有慢阻肺、脑血管病,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差,开的药他通常吃了上一顿就忘了下一顿怎么吃,凌晨打电话寻求廖康庆的帮助已成家常便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