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鹏 张颖伟 张亚悦
一位92岁女性患者因自发性脑出血后消耗营养较多,由民权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刘晓鹏带领团队,成功开展胃肠内营养支持。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监测,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术后康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逐渐增加。对于高龄自发性脑出血后的患者,由于出血创伤、应激反应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营养消耗较大,营养支持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胃肠内营养支持因其符合生理、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成为此类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营养支持
全面评估 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身体测量(如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及胃肠道功能评估(如通过肠鸣音、胃肠蠕动情况等)。 营养需求计算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状态和活动水平,运用Harris-Benedict formula(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一种根据身高、体重、年龄及性别来计算人体基础能量消耗的方法)计算基础能量消耗,并乘以相应的应激系数和活动系数,确定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为1200千卡~1500千卡。蛋白质需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2克~1.5克。 营养制剂选择 考虑到患者高龄、胃肠道功能较弱,以及存在低蛋白血症,医务人员选择了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富含易于吸收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并添加适量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蠕动。 输注方式 初期采用持续泵入的方式,从低速度、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速度和浓度。待患者胃肠道适应后,改为间歇输注。 护理措施管道护理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管道护理操作规程,妥善固定鼻胃管或鼻肠管,防止移位、脱出,定期检查管道的通畅性,每次输注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 体位护理 患者在输注营养液时,应保持半卧位,抬高床头30度~45度,以减少反流的风险。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昏迷,无法自主吞咽和清洁口腔,护理团队每日进行2次~3次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呕吐、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医务人员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和输注速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效果评估
营养指标监测 医务人员定期复查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营养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胃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逐渐上升,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体重变化 医务人员每周测量患者的体重,发现体重逐渐增加,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 临床症状改善 患者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的肠鸣音、胃肠道蠕动情况,发现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能够耐受逐渐增加的营养液输注量。
重要意义
高龄患者的特殊性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下降等因素,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营养制剂和输注方式,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刘晓鹏的准确评估和方案制定,以及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和密切配合,是患者胃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的关键。医务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个性化营养支持的意义 每一位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营养方案,能够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