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 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 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七版: 中医药周刊·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
糖尿病足治疗经验
桂枝汤治疗中风偏瘫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
张磊辨治疾病三则
1
11 1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张磊辨治疾病三则
 


□孙玉信

案例一

徐某,男,6岁。2013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 咳嗽21天。
  症见 患者2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曾于家中就诊服药:炙麻黄3克,杏仁3克,射干3克,炙款冬花4克,炙紫菀4克,木蝴蝶3克,藿香3克,大黄3克,炒紫苏子3克,生甘草2克。已服7剂,服药后夜咳愈。刻下症见:咳嗽,白天明显,偶尔有痰,咽痒,咽不红,不渴,大便易干。舌淡,苔薄黄,脉细。既往史:过敏性哮喘病史3年有余。
  辨证 胃肠积滞、肺失宣降。
  方药 桑叶3克,紫苏叶3克,杏仁6克,桔梗6克,木蝴蝶3克,金银花3克,炒麦芽6克,炒山楂6克,青果3克,牛蒡子3克,生甘草2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7月24日二诊 患者服上方7剂后,现晨起咳嗽,咽痒,鼻痒,大便干(2天1次),舌淡胖、花剥苔,脉细。
  方药 桔梗5克,木蝴蝶3克,乌梅6克,蝉蜕3克,白僵蚕3克,牛蒡子6克,槐角10克,生甘草3克,麦冬6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7月31日三诊 患者服上方7剂后,大便稍干(每天1次),现仍晨起咳嗽,咽痒,鼻痒,舌淡、苔薄白,脉细,近日上火引起鼻子痛。
  处方 炒神曲6克,炒麦芽10克,炒山楂6克,炒莱菔子6克,陈皮6克,茯苓6克,决明子10克,杏仁6克,麦冬10克,白僵蚕3克,生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8月9日四诊 患者服上方5剂后,效果尚可。现仍咳嗽(晨起、夜间较多),无痰,咽痒,欲清嗓,晨起易打喷嚏,纳眠尚可,二便尚可,舌淡、花剥苔,脉细。
  方药 橘红3克,炙麻黄1克,杏仁3克,桔梗3克,炒麦芽6克,车前子6克(包煎),生甘草3克,桑叶6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9月16日五诊 患者服上方14剂后,效果尚可,咳嗽消失。本月11日,患者出现发热(36摄氏度~37.5摄氏度),期间发生呕吐,后在某医院服中药进行热退,而后又出现咳嗽,有痰,咯不出,出汗多。患者自行服用二诊方药后,咳嗽减轻,痰增多,呕吐好转,流清涕,晨起咳嗽明显,余无其他不适,二便尚可,舌红、花剥苔,脉细。
  方药 桑叶6克,桑白皮6克,地骨皮6克,川贝母3克,杏仁3克,浮小麦20克,牛蒡子6克,炒山楂6克,生甘草3克,梨皮、粳米各1撮为引。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9月27日六诊 患者服上方期间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凌晨2时~5时会有咳嗽、干咳,晨起咯少量白痰,鼻干,近2天大便稍干,平时口不渴,舌红,花剥苔,脉细。
  方药 生地6克,山茱萸6克,山药10克,泽泻6克,牡丹皮6克,茯苓6克,桑叶6克,麦冬6克,生甘草3克,淡竹叶3克,炒火麻仁10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10月7日七诊 患者服上方后效果尚可,咳嗽消失。本月3日,患者因饮食较多出现腹痛,咳嗽,咽痒,有痰,经针灸治疗后腹痛已经痊愈。现有阵发性咳嗽(白天明显),鼻塞,纳眠尚可,大便两三天1次,舌红,花剥苔,脉细。
  方药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炙枇杷叶6克,桑叶6克,杏仁6克,桔梗3克,木蝴蝶3克,生甘草3克,川贝母3克,橘红3克,炒火麻仁10克,梨皮1撮为引。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3年11月27日八诊 患者服上方后咳嗽已经痊愈。现时有咳嗽,干咳,无痰,咽痒,白天咳少,活动后即咳,咳甚则吐,夜间鼻塞,右腿膝内侧素有皮癣,纳眠尚可,二便尚可,舌淡红、花剥苔,脉细。
  方药 桑叶6克,杏仁3克,牛蒡子3克,木蝴蝶3克,荆芥3克,桔梗3克,炒山楂6克,炙麻黄1克,生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 《温病条辨·解儿难》中记载:“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指出了儿科用药的难点和注意点。小儿生机盎然,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更为灵敏,遣方用药时应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以及脏腑功能,轻巧灵活,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要注重顾护脾胃。《黄帝内经》中记载:“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由此可知,咳嗽的病因多责之于肺胃关系失和。小儿脾胃未发育完全,易生食积,在生理功能上脾常不足而虚弱,容易影响肺之宣降导致咳喘,故在治疗小儿咳嗽时常多加健脾消食之品,一是顾护小儿脾胃特性,二是以防邪干于肺,以达肺胃同调。

案例二

陈某,女性,27岁,2016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 发热1周。
  症见 患者怀孕4个月,发热恶寒,体温最高38.5摄氏度,鼻塞,咳嗽,咯黄白黏痰,呼吸困难,心烦,口干苦,纳差,入睡困难,大便3天未行,小便调,舌红、苔黄稍腻,脉滑数。
  辨证 风热袭肺、肺失宣降。
  方药 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荆芥穗10克,淡豆豉15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芦根30克,浙贝母10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共4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9年2月19日二诊 患者服上方后,发热恶寒痊愈。现症见咳嗽,咯少量青灰色痰液,受凉后鼻塞,流清涕,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滑。
  方药 桑叶20克,菊花15克,薄荷10克(后下),荆芥穗10克,芦根3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甘草6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后来,患者因治疗其他疾病来诊,告知服上方后咳嗽痊愈。
  按语 患者怀孕4个月,“产前一盆火”,阳热之体又逢风热之邪,两阳相合,故成发热。风热犯肺,故见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热伤津液,故见口干、便干;热扰心神,则见心烦、失眠。结合患者舌脉,辨证属于风温初起,邪在肺卫,故方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味)以疏散风热,化痰止咳。二诊时,患者症状较轻,但是表邪仍在,故方药辛凉轻剂桑菊饮治之。

案例三

王某,女性,9岁,2017年1月23日初诊。
  主诉 尿床6年有余,头痛3年有余。
  症见 患者自幼夜间睡眠尿床,每3天~4天1次,未予治疗。平素生气或烦躁时颅脑枕部疼痛,易流鼻血,纳多,容易饥饿,睡眠尚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涩。
  辨证 肾阳虚寒、膀胱失约。
  方药一 菟丝子30克,益智仁15克,山茱萸15克,桑螵蛸6克。共4剂。每剂用猪脬1个,将中药装入猪脬内,煮熟,去渣,吃肉喝汤,每天2次。
  方药二 栀子6克,白茅根20克,水牛角20克,生白芍10克,牡丹皮6克,生地10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7年5月31日二诊 患者服药(方药一)4剂后,疗效较好,未再出现尿床。而后,患者继续服药(方药二)6剂后,无不适感。现症见:仍有鼻衄,睡中鼻塞不通,鼻息灼热,急躁易怒,生气时头部两侧及枕部疼痛,咽中有痰,咯之不出,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 生地炭10克,白茅根30克,桑叶10克,黄芩10克,生甘草2克,大黄2克(后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 遗尿与膀胱失约关系密切。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与肾相为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因此,遗尿不仅责之于膀胱,更要责之于肾。该患者年幼,禀赋不足,肾阳未充,固摄无权所致,非补肾温肾之剂,不能固其本、止其遗。故给予补肾固精缩尿之药,以猪脬煮之食用乃以脏补脏之意。因患儿易流鼻血,故应用清热凉血之剂治之。二诊疗效较好,仍有鼻衄等热象,故仍清热宁血以善后,生地炭养阴止血,白茅根清热引热下行,黄芩配大黄清热止血,有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意,其条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与此证颇为合拍。
  该案例标本兼顾,考虑周到,学者当细思之。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