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九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十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杏林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鹤壁创新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建设
郑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
关注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高速公路口旁的“无影灯”
在大学生心里播下“防艾的种子”
安阳市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成绩斐然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
1
11 1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郑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
 

大病不出县 小病就近看 未病共同防
本报记者 丁 玲

   如何提高县域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是医共体改革的关键。近年来,郑州市不断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在市县一体推进机制、去行政化改革等方面创新探索,实现基层能力、县域服务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就医负担的“三升一降”。郑州市医共体改革经验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题刊发,获评2022年县域医共体“十大政策”。
    推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向基层回流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郑州市每个县(市、区)组建1个~3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联、分级诊疗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共体“上接天线”,与市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远程医疗、专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引导大病重病患者向县域回流;医共体“横向组团”,与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协同打造“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管理新模式;医共体“下接地气”,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设备帮扶,推动常见病、多发病向基层回流。
    推动内外部管理模式变革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郑州市成立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医共体建设发展等重大事项,制订医共体外部治理清单,明确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对医共体的规划、发展、投入、考核等权责内容,构建党委统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定期协商、权责清晰的外部治理体系。
    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施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七统一”管理;通过牵头医院下派院长、专家下沉、技术帮扶等形式帮助基层“强骨”“赋能”;建设市县一体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和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等六大共享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同时,郑州市成立医共体监督委员会,吸纳职工代表、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代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代表作为监督委员,对医共体运营管理进行监督,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推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去行政化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创新突破。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去行政化改革,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县级公立医院、乡级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分别由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党组、医共体党委管理,破解行政管理层级限制干部使用交流难题。
    郑州市在财政投入机制上创新突破,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运行新机制。县财政按照每床每年5000元标准落实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市财政按照每床每年1000元标准对市级医院帮扶医共体给予奖励补助。
    郑州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创新突破,为保障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根据覆盖参保居民数量,郑州市将不低于90%的医保资金打包给医共体,结余资金按照县、乡、村成员单位5∶3∶2的比例分配,建立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控制成本、做好疾病预防。
    郑州市在健康管理模式上创新突破,实现医防融合。郑州市依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共体及成员单位建立县、乡、村三级协同、“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郑州市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向医共体派驻兼职副院长与业务骨干,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和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等方式,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郑州市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创新突破,全面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运营管理自主权,建立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动态调整医共体薪酬总量,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建立“价值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医务人员“一手做预防、一手下处方”。
    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市县一体的医共体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防融合高效协同,郑州市初步建立了“资源共享、信息互联、管理同质、服务高效”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形成“人民群众得实惠、医保基金可持续、卫生健康事业得发展”的良好态势。郑州市县域医共体累计培训基层骨干5000余人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00余万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为100%;75%以上牵头医院达到三级水平,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实现“双提升”;与“十三五”末相比,县域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下降3.97%、2.53%,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提高2.42%。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