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
前一段时间,我因为身体不适住院,病情不是很严重,所以家里人也没有特意来照顾我,有时间就给我送饭,没时间我就在医院的餐厅订餐。在医院住了十多天,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出院前一天老公对我说:“你再不回去,儿子都要‘飞上天了’。”是啊,平时主要是我管他,我这么长时间不在家,儿子不知该有多自由、多高兴。 回到家,儿子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我因为不能长时间走动,随便收拾了一下就上床躺着了。下午5点多,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进门就听到他说要吃东西、看电视。我叫他几声都没答应,我心想,他现在一门心思在看动画片,是不会过来的,也就不再叫他了。吃晚饭的时候,老公回来了,他把儿子叫到我的床前,儿子看着我的表情,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妈妈”就跑了,他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生病。看到儿子若无其事地从我身边溜走,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我伤心极了。孩子生病的时候,全家齐上阵,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孩子身边,可是当大人生病的时候,孩子既不关心大人的病情,也不去问候。这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吗? 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平时只对孩子无私付出,却很少要求孩子为我们做点儿事情。因此,孩子在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的情况下,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当然。俗话说,育子先育德,品行永远是第一位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百行之首,以孝为先。”清代黄宗羲说:“爱子而不教,尤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尤为不教也。”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塑造出高尚美好的心灵;一个恶劣的家庭环境,会导致一个家庭的毁灭。这绝不是骇人听闻,因为报纸和电视上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有一个老太太70多岁了,有5个子女,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赡养母亲,宁愿看着母亲流落街头,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子女之间却相互推诿,就是不愿意赡养母亲。 “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人对父母有孝心,就会关心他人,对弱者有同情心,对社会有责任心。一个人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今后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孝心教育”则是学校育人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美德,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 第2天,我把儿子叫到身边,给他讲述了我的病情,并且告诉他,我因为开刀流了很多血,需要他帮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他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到床前问候我。我还告诉他,妈妈受伤了,他应该多关心妈妈、陪伴妈妈,跟妈妈讲幼儿园里的故事。开始他不太愿意,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对待我,那以后你生病了我也不理你,你每天躺在床上没人和你说话,到时你会不会觉得孤单?”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对我所说的表示认同。 从第3天开始,儿子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床前问候我,还会问我喜不喜欢吃这个水果或那个水果。我让他给我倒水,他也像模像样地为我端水,还喂我吃药。后来,我的病完全好了,儿子还常常问我:“妈妈,你的伤口长好了吗?你走路还疼不疼?”听到儿子稚嫩的问候,我的心情好多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没有哪个小孩生下来就明白要孝顺父母,没有哪个小孩从小就知道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我们应及早告诉孩子,父母很爱他们,但是父母也需要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另外,我们应该让孩子帮忙分担一些家里的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对长辈的孝心,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