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餐桌上的中药之二十 紫苏子 |
|
□王营博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果实。紫苏,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叶、茎、种子皆可入药。紫苏嫩叶清香扑鼻,可生食,或者做汤或煎炒。紫苏子作为药物使用,始载于《名医别录》。 相传,明代有一位名医叫韩天爵。有一天,一位读书人请韩天爵为他的父母看病。韩天爵看后,让读书人去菜园子里采一些紫苏的种子,再熬成汤给患者喝。患者喝了2剂药,咳嗽、咯痰等症状明显减轻。 性味功效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紫苏子的主要功效是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清代郭佩兰《本草汇》记载:“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祛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紫苏子,或同补剂兼施亦可。痰壅气逆时,可以考虑用紫苏子。古方“三子养亲汤”就是运用紫苏子降气消痰,治疗痰壅气逆的方剂。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子含有两大类抗过敏、炎症物质,即脂肪酸类成分和多元酚类成分。它们均属于过敏介质拮抗剂,对各种原因引发的过敏性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咽炎、哮喘性咳嗽有良效。紫苏子对鼻炎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药食养生 气血虚胃痛——紫苏子粥 材料:紫苏子9克,大米150克。 做法:将紫苏子、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即可。 用法:每天3次,温服。 功效:暖脾胃、补气血。紫苏子质润和降,具有温中开胃、宽肠润便之效;大米为补益脾胃之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效。两者合用,可以“和五脏、调脾胃”,使气机畅通,通则不痛。此粥适合慢性胃炎患者食用,对气血虚、胃痛效果尤佳。 小儿久咳——紫苏子杏仁汤 材料:紫苏子5克,杏仁5克(去皮、尖)。 做法:锅内加入100毫升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煮15分钟。 用法:每天3次,温服。 功效:下气清痰、润肺平喘。紫苏子降气消痰、润肺止咳,杏仁止咳平喘,两者均性温,共同起到降气消痰、平喘泻浊的作用。 注意事项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紫苏子。 紫苏子每天用量为5克~9克,禁止过量使用。紫苏子中含有大量草酸,过量服用会生成人体不能吸收的草酸钙与草酸锌,损伤人体神经和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紫苏子期间,忌食鲤鱼。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叶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