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折肱漫录》中的养生思想 |
|
□黄鸿昊
《折肱漫录》是一部蕴含丰富养生思想的医话著作,作者为明代黄承昊。该书主要围绕养神、养形和医药展开,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记载了作者关于精神调摄、形体养护、食物药物宜忌的诸多观点和总结,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指导。 黄承昊,字履素,号暗斋,自号乐白道人,浙江秀水(今属嘉兴)人。黄承昊少年时体弱多病,被疾病缠扰多年,尝尽疾苦,因年轻时候常误用药物,病情愈发严重。病情最严重之时,黄承昊在悔恨与恍惚中濒临死亡。于是,黄承昊暗自立誓,必将教训总结告诫后人。该书所载疾病,他大多患过;药典所载药物,他也大多尝过,这些经历绝非抄袭或道听途说,而是实践经验总结。黄承昊有济世之心,书名《折肱漫录》更是借用“三折肱为良医”典故,暗含书中内容皆亲身经历。
养神为养生之本 黄承昊把养神视为维护身体健康的核心要点,强调“养生者,先养神,次养形”。病可以由心生,心主神明,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情志,而养神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则气血运行通畅。 黄承昊指出“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人生忧患之根,每起于爱恋……若能断爱根,则忧根自断矣”。诠释了养护心神首重养心,若不能调养心神,整日思虑过度,即使每天服用良药也没有益处。人生忧虑的根源往往源于执着,若能斩断执念,则忧虑消失。 在生病期间,患者经常出现不良情绪。黄承昊在青年时期患痰中带血之症,本无性命之忧,却因医书中“难治”二字陷入忧愁之中,最终导致病情日益加重。病情越重则忧虑越深,忧虑越深则病情更重。黄承昊在病中常感抑郁,也曾经求教于眉公,明白了“神者贵在抒发,若郁结必伤根本”。因此,黄承昊十分注重调畅情志,也明确指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危害,认为“七情伤人,忧愁最深,恼怒最烈”。 养神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黄承昊认为,“弹琴写字可以摄心;种竹栽花,可以忘俗。”音乐、书法等艺术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在创造、表达中释放压力。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借助外界以保养心神,能激发积极情绪。种竹栽花,更是实现内心宁静的方式之一。 黄承昊提出情志疗法,认为“病时忧郁伤神,百药不救,幸得致身云路,以喜开忧,而痼疾遂疗,此岂药石之所能治哉?盖忧毘于阴,喜昆于阳,太阳一照,则阴雾潜消,理固然也”。这是以喜胜忧的方法。 在调节心神上,黄承昊强调观察视角和心态的重要性,认为得失之心是痛苦源头,常怀知足之心则处处皆得自在。比如,以高山视平地,则仰止生慕;以平地视高山,则自在如常。黄承昊指出世间芸芸众生遭遇种种不顺与愁苦不可胜数,天地又岂会独苛待于自身,若能常持这般心境,胸怀自然宽广。所谓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另外,人体百病多因心肾不交,若能常止念静观,使心气下降、肾气上升,则复归泰象。 黄承昊领悟到养生需要把握中庸之道,如“种花卉,但时其大旱则灌之,害之甚者则去之,木自长矣。若终日修剔、灌溉,反致苦损。故养生者,过慎亦非所宜”。黄承昊认为可在大旱、病害时为花卉提供支持,如果每天修剪灌溉,强行干预,违背自然规律,反致苦难。黄承昊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医疗的问题。 养心健脾,形神共养 黄承昊结合自身养生经验,主张“养心、养脾,摄生最要”“养生者,贵开发其生机,生机一发,则源源不穷,此谓浚于不涸之府。生机有二,使此心常自怡适,而不以忧郁窒其生机,一也。助养脾土以滋化源,则四脏都有生气,二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脾胃为后天之本。黄承昊推崇养心健脾,指出这是养生最重要的部分。 黄承昊非常重视饮食调理。他认为,合理饮食能够滋养身体,若长期饮食与药物偏颇,必会伤及五脏。另外,书中详论五谷、蔬菜、瓜果及禽类、肉类等食物的性质与功效,也重视饮食禁忌,如提到“甘蔗共酒食,发痰亦伤脾”“虾不宜多食,发疮动风”。 黄承昊主张,根据不同季节适当调整饮食。黄承昊脾胃虚弱,从不贪食生冷瓜果且油腻煎炸之物,一切难以消化的食物皆应谨慎对待,方能保护病弱之躯。黄承昊指出,“体弱人,每事当知所节,节欲、节劳、节饮食,此其大要”。 生活习惯和个人行为是影响身体健康重要因素。黄承昊告诫人们,日常起居需要顺应天时变化,更要节制酒色,勿纵欲耗精。黄承昊强调,人们醉酒时神志昏聩,常忘记养生行为,故养生者须戒酒色。在日常生活中,出汗时,切莫当风贪凉,尤忌恼怒或酒后当风受寒;脱衣后,以手掌反复摩擦肌肤令毛窍闭合。黄承昊认为,此为妙法。 慎用医药 黄承昊认为,治病养生要重视顾护脾胃,不要轻易损伤胃气,苦寒药物不能久服,以免破坏气血生化之源。 在用药方面,黄承昊指出补虚应用温和之药,久服才能见效而不留隐患。比如,知母、黄柏等大寒之品伤气,桂附等大热之品耗损阴精。即便阴虚劳损,也宜用清和之剂;若用苦寒强攻,火未必退却,反先伤脾胃。 黄承昊年轻时误用寒药,后恪守温补之法方得康复,指出“病者所忌,自酒色、劳役、饮食,及一切例禁外,所大忌者有二:认病为真,终朝侘傺;求速效,而轻用医药。予病中守戒甚严,独犯此二者,已是久而不痊,慎之哉!”明确说明病中应该严守戒律,过度忧思病情和乱投医药可导致久病不愈。 此外,黄承昊强调不可机械照搬医书,教条化地使用方药,需要结合体质、地域和气候等因素。在用药攻邪时去其大半即止,余邪能依赖正气自除。若强制祛邪,追求干净彻底,反伤正气。黄承昊要注意药性峻烈的问题,强调保护脾胃,慎用攻伐之品。 《折肱漫录》是以患者的视角书写。黄承昊通过亲身经历,融汇古今名家见解,撰写《折肱漫录》,警示后人不要犯和他一样的错误,提出养生应重视养神、调护脾胃和谨慎使用医药,见解深刻而全面,为现代重要的养生保健古籍之一,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系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