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冉
出生缺陷,指的是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和功能代谢异常。这些异常可能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引起,亦可能由环境因素引起,或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他不明原因引起。出生缺陷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8000种,它们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以及先天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对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出生缺陷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功能异常,这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出生缺陷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在婚前、孕前进行保健咨询,通过健康教育、遗传咨询、营养指导等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2.二级预防: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血清学筛查、无创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查、产前超声检查等手段,定期监测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出生缺陷。
3.三级预防: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对确诊的出生缺陷患儿进行内外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影响。
产前超声检查在防控出生缺陷中的作用
产前超声检查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超声技术对胎儿进行详细检查,可以发现许多结构异常,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
产前超声检查的种类和内容
根据孕周和检查内容的不同,产前超声检查可分为多个级别:
1.Ⅰ级超声检查:主要进行胎儿生物学测量,观察胎盘、羊水等基本情况。
2.Ⅱ级超声检查:主要排除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的九大类严重结构畸形,包括严重脑膜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伴脊髓脊膜膨出等。
3.Ⅲ级超声检查:亦称中孕期系统超声检查,俗称大排畸检查。大排畸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环节,能够早期发现严重结构畸形,为家庭提供知情选择的机会,减少缺陷儿的出生,这是孕期最详细的一次超声检查。大排畸检查通常在孕22周~26周进行,此时胎儿大小适中,羊水充足,有利于超声检查。大排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颅内结构:观察有无脑积水、严重脑膨出、无脑儿等异常。
面部结构:排除明显的唇裂等面部异常。
心脏结构:检查心脏结构是否存在严重畸形。
内脏器官:观察肝脏、膀胱等器官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四肢:检查四肢是否存在严重缺失或短小。
产前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尽管产前超声检查在防控出生缺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时间:大排畸检查需要在合适的孕周内进行,过早或过晚都不合适。因此,孕妇应提前预约,按时进行检查。
2.检查局限性:受孕妇腹壁厚度、羊水量、胎儿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产前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畸形。因此,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同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血清学筛查和无创DNA检查,综合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3.知情选择:对于检查出的异常,孕妇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对于可治疗的疾病,孕妇可以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的疾病,孕妇可以考虑终止妊娠。
产前超声检查的实际效果
产前超声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规范的产前超声检查流程,很多严重的胎儿畸形或异常得以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有效地减轻了患儿及其母亲的痛苦。例如,一些医疗机构自实施产前超声检查以来,已累计诊断出千余例胎儿畸形或异常,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唇腭裂等,其中多例通过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确定由染色体异常所致。这些早期诊断使得严重的出生缺陷能够及时被终止,不严重的出生缺陷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产前超声检查作为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在防控出生缺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规范的产前超声检查流程,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出生缺陷,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孕妇应重视产前超声检查,定期进行产检。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出生缺陷防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出生缺陷防控事业的发展。
(作者供职于安徽安庆市立医院妇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