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琳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一类物质。得益于抗生素的发明,我们能够有效地治疗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胃肠系统的感染等。
抗生素犹如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但过度使用则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儿童而言。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等。比如我们常见的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等。抗生素虽然可以杀灭细菌,但是对病毒无效。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先明确患儿感染的细菌种类,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肝脏功能:滥用抗生素可损害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受损,导致药物性肝炎、肝坏死等。
2.伤害肾脏:滥用抗生素会使肾脏受到伤害,使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等。
3.危害神经系统: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神经兴奋过度,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4.异常过敏反应:抗生素过敏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个体差异,有些儿童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诱发慢性过敏。
5.肠道问题:儿童的胃肠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多数抗生素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刺激,可能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从而诱发新的感染。
6.影响造血功能:长期滥用抗生素可影响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减少。
7.出现耐药性:长期滥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8.削弱儿童的免疫力: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使儿童身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依赖,进而降低其免疫力,使他们更易受到感染。
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呢?
1.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耐药性。
2.避免滥用: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或治疗病毒性感染。
3.足疗程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抗生素,直至完成整个疗程。过早停药会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导致旧病复发或耐药性增加。
4.观察身体的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定期检查: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了解其种类、适应证与禁忌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