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说动脉硬化这个词,却未必真正了解它。实际上,动脉硬化与我们的心血管健康紧密相连,关乎生活质量。因此,深入认识动脉硬化,很有必要。 动脉硬化,简单来说,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同时管腔变窄。正常的动脉富有弹性,像有韧性的水管,能保证血液流动顺畅。可一旦发生硬化,动脉就如同老化生锈的水管,不仅输送血液的能力下降,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那么,是什么导致动脉硬化的呢?不良的生活习惯首当其冲。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增加。这些脂质成分就像垃圾,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缺乏运动也是重要因素。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消耗减少,多余的脂肪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此外,长期吸烟、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动脉硬化。年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弹性下降,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自然增加。 动脉硬化初期可能无症状,此时的它就像隐匿的“杀手”。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开始显现。心血管发生硬化,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可能会让我们感到胸痛、胸闷,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若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可能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下肢血管硬化会使腿部血液循环不畅,走路时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即间歇性跛行。病情进一步发展,下肢血管硬化还可能导致下肢溃疡、坏疽。 动脉硬化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极大。血管壁的斑块不稳定,一旦破裂,会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面对动脉硬化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动脉硬化,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三低”原则。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糕点等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每天保证摄入50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选择清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 适量运动是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的“良方”。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血管弹性。每天快走30分钟,坚持下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戒烟限酒也是保护血管的重要举措。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酗酒。 此外,定期体检也不可或缺。通过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动脉硬化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