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夏榕
王女士有高血压多年。由于最近血压控制效果不好,医生让她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她吃了3天药,每天早、中、晚测量,发现血压仍高于目标值。王女士很紧张,赶紧找医生咨询。 王女士问:“医生,这个降压药效果不好,帮我换下药吧。”医生说:“不要着急,再吃几天,观察一下。” 王女士害怕长时间血压控制效果不好会发生意外,又咨询了做药师的侄女王某。王某安慰她说:“姑妈,您不用担心。您现在服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长效降压药,可以让您的血压缓慢下降,并维持一天内血压稳定,但因为体内的药量需要连续服用一周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所以这段时间仍会出现血压降低不明显或波动的情况。”王某继续说:“这段时间,您继续监测血压,保持愉悦的心情,若一周后血压仍然控制效果不好,再复诊吧。”王女士听取了侄女的建议,继续按照原方案降压治疗,一周后血压控制得不错,她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对长效降压药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下面,我讲一讲长效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起效这么慢的长效降压药,真的能控制好血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24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合理降低血压可降低死亡风险,选用每天一次、有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清晨血压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长效降压药治疗一周或两周后才会产生最大降压效果。医生通过这段时间的血压变化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然后考虑是否调整药量或增加其他药物。那些具有“吃了就降压”效果的降压药适用于极少数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例如急进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 哪些长效降压药起效慢?除了上面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下降压药也起效慢: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代表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一般用药两周内达到降压效果,4周后达到最佳疗效;替米沙坦,通常4周~8周后才能发挥最佳疗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代表药物有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前者一般在高血压患者中初始剂量为2毫克~4毫克,一个月后再根据情况增加剂量。至于后者,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一周或两周调整一次。 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目标剂量的确定一般以心率为准,可耐受的情况下每2周~4周剂量加倍。这类药主要用于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血压目标分为诊室血压目标、家庭血压目标、24小时动态血压目标。它们的目标值是多少? 1.诊室血压目标值 诊室血压是在医院内测量的血压,可用于观察降压效果。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目标值需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以下。根据年龄、合并症不同,诊室血压目标值也不同。 (1)心血管高危/很高危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2)无合并症的一般高血压患者、65岁~7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低于140/90毫米汞柱,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先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家庭血压是在家中自行测量的血压,一般早、晚各测量2次~3次,取这些数值的平均值。 3.动态血压是指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这样做可监测到常规测量方法难以测到的夜间血压。 在诊室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的基础上,可考虑家庭血压目标值低于135/85毫米汞柱,夜间动态血压目标值低于120/70毫米汞柱。诊室血压更低的情况下,对应的家庭血压、动态血压目标值更低。 降压强调早期达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达标时间为4周~12周。年轻、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达标时间可稍快。老年人、高血压病史较长者、有其他疾病或者降压过快会出现不适者,降压速度可稍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作者供职于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