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剖宫产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
□谢玉花
在产科,医务人员会鼓励做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但是有些产妇或家属说:“刚做完手术,伤口疼得坐不起来,更别说下床活动了!”然而,产妇卧床的时间越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就会越高。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凝结在深静脉内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大多发生在下肢,可以堵塞血管或脱落后堵塞其他部位。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有哪些症状 剖宫产后,大多数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肢体肿胀是深静脉血栓较常见的症状。如果血栓在小腿形成,产妇就会出现小腿肿胀;如果血栓在大腿形成,产妇会出现患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还有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发红等。 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多,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剖宫产手术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液流速缓慢。另外,手术操作会导致有些血管受到损伤。 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量相对较少,静脉输液时间较长,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剖宫产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医务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让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减轻产妇疼痛和恐惧的心理。 术后,医务人员应指导家属帮助产妇翻身、按摩下肢,鼓励产妇在床上尽早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踝泵运动)。 具体做法:产妇平卧在床上,腿部伸直放松,然后尽力勾脚尖,保持10秒再尽力将脚尖下压,保持10秒后放松,两只脚可以同时或交替进行。环绕动作:下肢伸展、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度绕环活动,以不引起腹部疼痛为原则,休息片刻后,再继续活动。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促进产妇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8小时,医务人员应指导产妇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医务人员应对产妇下肢进行气压治疗,每天两次,使血液循环加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产妇可以穿医用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应补充足够的水,避免脱水。术后8小时,产妇应每天饮水2000毫升~3000毫升。 产妇的饮食宜清淡,选择高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戒烟戒酒。 对于血栓高风险人群,应给予预防性肝素抗凝治疗。 出院后,产妇可以在家随意走动,进行适度的产后恢复操等运动。 如果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禁按摩及局部热敷,产妇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总之,产妇应避免长时间卧床,注意观察下肢情况,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麻木等情况,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