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酒精中毒的应对措施
每周一练
冬季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中医辨治结石验案
1
11 1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酒精中毒的应对措施
  初步判断
    临床表现
    急性酒精中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其症状表现与饮酒量、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以及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分为3期。
    兴奋期 血液酒精浓度为11毫摩尔/升,会头痛、欣快、兴奋;超过16毫摩尔/升,健谈、饶舌、情绪不稳、自负、易激惹,可能有粗鲁或攻击行为,也可能沉默;达到22毫摩尔/升,驾车容易出交通事故,因为酒精影响了神经功能。
    共济失调期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33毫摩尔/升,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眼球震颤、视物模糊、复视、步态不稳;达到43毫摩尔/升,出现恶心、呕吐,这是酒精刺激胃肠道的结果。
    昏迷期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54毫摩尔/升,患者开始进入昏迷期,表现为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超过87毫摩尔/升,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且有鼾音,可危及生命。
临床分级
    轻度 轻度中毒表现为情绪和语言兴奋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语无伦次但无攻击行为,能行走但有轻度运动不协调,嗜睡能唤醒且简单对答基本正确,神经反射正常。
    中度 满足以下之一为中度中毒:
    1.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但≤8分。
    2.经心理疏导但不能缓解的躁狂或攻击行为。酒精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调节紊乱。
    3.意识不清伴神经反射减弱的严重共济失调状态,表明酒精对神经系统损害严重。
    4.出现错觉、幻觉或惊厥发作。酒精会干扰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5.血液生化检测发现患者有酸中毒、低血钾、低血糖等代谢紊乱表现。酒精影响酸碱平衡、钾离子调节和血糖代谢。
    6.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并发脏器功能明显受损,如心律失常、心肌损伤、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酒精对心肌、胃黏膜、胰腺等有损害。
    重度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为重度中毒:
    1.处于昏迷状态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大脑功能受到严重抑制。
    2.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如脸色苍白等。酒精使血管扩张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器官供血不足。
    3.有代谢紊乱严重表现,如酸中毒(酸碱度<7.2)、低血钾(血清钾<2.5毫摩尔/升)、低血糖(血糖<2.5毫摩尔/升)等,会影响酶活性,导致心律失常,加重昏迷等。
    4.出现重要脏器急性功能不全表现。酒精对心、肝、肾、肺等器官有毒性作用。
    5.急性酒精中毒需要与其他致昏迷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颅脑外伤等。不同疾病有各自的特点,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
现场急救
    轻度酒精中毒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单纯轻度酒精中毒者可以居家观察。有肥胖、通气不良等基础疾病者要注意保暖,侧卧位休息,防止呕吐导致的误吸;患者应停止饮酒,家人陪伴,多饮水、进食水果、冷水洗面,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伤,注意保暖。
治疗措施
    洗胃等措施的适用性 单纯酒精中毒者,催吐、洗胃和药用炭等措施一般不适用,因为在酒精中毒时酒精大多已经被吸收,操作不当可能有伤害。但是,怀疑合并催眠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洗胃。
    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无糖尿病的急性酒精中毒者,如果条件允许,先给予50%葡萄糖40毫升~60毫升,加普通胰岛素三四个单位,或者加呋塞米20毫克,静脉推注。葡萄糖可以为患者提供能量,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会消耗大量能量,补充葡萄糖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也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患者可以持续静脉输入5%或10%的葡萄糖液、5%的葡萄糖氯化钠液体、复方乳酸林格液或者复方氯化钠液体500毫升。若患者无心肺疾病,成年人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40滴~60滴,小儿为每分钟20滴~40滴。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有利于酒精氧化代谢。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酶,酒精中毒会影响维生素B1的代谢,补充维生素B1可以改善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损害;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也参与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有助于身体对酒精的代谢和解毒。
    纳洛酮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对于中度酒精中毒者,首剂建议用0.4毫克~0.8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克~20毫克,静脉推注,必要时可以加量重复;对于重度酒精中毒者,首剂用0.8毫克~1.2毫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推注,如果用药后30分钟患者神志未恢复,可以重复1次,或者将2毫克纳洛酮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毫升,以每小时0.4毫克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直至患者神志清醒。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这些物质可能参与了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纳洛酮通过阻断阿片受体,从而减轻这种抑制作用,促进患者清醒。
    急性酒精中毒者应慎用镇静剂。当患者烦躁不安、过度兴奋,或者有攻击行为时,可以使用地西泮药物,肌内注射比静脉注射更加安全,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氯丙嗪、吗啡、苯巴比妥类镇静剂。酒精本身已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再使用这些强效镇静剂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常规应用于重度酒精中毒者,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的人。
    严重酒精中毒的特殊治疗 在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时,可以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促使体内酒精排出。
    对症与支持治疗 对于昏睡及昏迷的患者,应评估其气道和通气功能,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昏睡和昏迷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或呼吸抑制,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气管插管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避免因缺氧导致的进一步器官损害。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患者因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自伤等意外。此外,还要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纠正低血糖,对于脑水肿患者给予脱水剂、醒脑静等药物。酒精中毒可能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如前面提到的低血钾、酸中毒等,经过补充电解质、调整酸碱平衡等治疗,可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低血糖会影响大脑功能,及时纠正低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脑水肿是酒精中毒严重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而醒脑静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神志恢复。
转诊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的患者应考虑转诊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级为中度到重度的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后再次服用其他药物和毒物的复合中毒患者;合并严重外伤者,如颅脑外伤、骨折等;急性酒精中毒使原有的基础疾病恶化(如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等)的患者;并发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急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消化道穿孔、低体温、吸入性肺炎、跌倒后重要部位损伤等情况的患者。
    中度到重度酒精中毒患者 中度到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更高级别的医疗救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急救条件下,可能无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比如,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可能需要持续的生命支持,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复合中毒患者 急性酒精中毒后再次服用其他药物和毒物导致的复合中毒患者,情况更为复杂。不同的药物和毒物与酒精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比如,某些药物与酒精混合可能产生协同毒性作用,加重对器官的损害。及时转诊到有能力进行毒物分析和综合治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合并严重外伤的患者 合并严重外伤的患者,除了酒精中毒本身的危害外,外伤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外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无法提供全面的外伤治疗服务,因此需要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
    基础疾病恶化的患者 急性酒精中毒使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恶化(如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等)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等;对于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神经内科的专科评估和治疗,如溶栓治疗、神经康复等,这些治疗需要在具备相应技术和设备的医院进行。
    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患者 并发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急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消化道穿孔、低体温、吸入性肺炎、跌倒后重要部位损伤等情况的患者,这些并发症需要更为专业的医疗技术干预。比如,上消化道出血需要进行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心律失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测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急性胰腺炎需要禁食、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难以满足这些治疗需求,因此应考虑转诊。
    在转诊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尽量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要携带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包括饮酒史、症状表现、已经进行的检查和治疗等,以便接收医院的医生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