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居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如何科学防治子宫内膜癌,对于广大女性来说至关重要。
认识子宫内膜癌
1.发病危险因素
代谢因素、雌激素长期刺激、遗传因素、其他因素。
2.临床表现
异常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痛、贫血、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科学预防子宫内膜癌
1.健康的生活方式
(1)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患病风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2)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增加患癌风险,应尽量避免。
2.定期体检
(1)妇科检查: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检查、宫颈涂片等。
(2)激素水平检测: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高危因素的女性可以进行激素水平检测,了解自身的激素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内分泌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遗传咨询及加强对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管理:如果有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家族史,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患病风险,加强对高风险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林奇综合征女性的监测,建议从30岁~35岁开始,每年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彩超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3.合理用药
(1)避免滥用雌激素: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在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必要时联合使用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
(2)规范治疗内分泌疾病: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增生等内分泌疾病,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调整内分泌功能,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4.积极规范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规范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特别是非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风险高,需要规范治疗及随诊,若年龄大且无生育要求,可及时进行全子宫切除术。重视子宫出血及阴道排液等异常情况。围绝经期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女性应高度重视异常子宫出血,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癌变,从而尽早接受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
1.关注身体信号
女性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若发现有子宫出血及阴道排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尤其是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进行检查。
2.及时进行检查
(1)妇科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回声等,以及有无肿块、积液等异常情况。
(2)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3)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颜色、血管分布等,对于发现微小病变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漏诊。
规范治疗子宫内膜癌
1.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可进行全面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及腹盆淋巴结评估;对于晚期患者,可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进行密切随访。
2.放疗和化疗
放疗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局部复发风险,也可以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缓解症状。化疗主要用于晚期、复发或高危患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放疗联合使用。
3.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对于特定基因突变患者,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4.内分泌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
5.预后
子宫内膜癌的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80%以上。
科学防治子宫内膜癌需要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等方面入手。广大女性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识别自身是不是高风险人员,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供职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