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你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药物吗 |
|
□孙平平 大家去医院或者诊所开药的时候,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医生在处方上用法用量处会写一些类似于“bid,tid,im,po”等很难看懂的英文字母,那么这些字母到底是对应着什么具体的含义呢?本文将解释它背后隐藏的意义。 用法和用量 其实这些字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用法和用量。我们常见的主要有以下这些。 用法缩写 ih(皮下注射),im(肌肉注射),iv(静脉推注),ivgtt(静脉滴注),po(口服),st(立刻),prn或sos(必要时)。 用量缩写 qd(每天1次),bid(每天2次),tid(每天3次),qid(每天4次),qn(每晚),qm(每晨),qh(每小时1次),q2h(每2小时1次),q3h(每3小时1次),q8h(每8小时1次),qw(每周1次),qod(隔1天1次),hs(睡前),ac(饭前),pc(饭后),aj(空腹时),am(上午),pm(下午),st(立即)。 用药注意事项 掌握了这些“密码”,医生的处方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除了知道这些字母的含义,我们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到现在为止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患病之后,只要按时吃药就没有问题了,至于吃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合不合适就不清楚了。比如,感冒以后自行去药店买点儿药物就吃上了,没有看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这样极有可能出现药物重复使用或者用量不足,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笔者举个常见的例子,感冒发热了,布洛芬和感冒灵颗粒一起服用,会有患者认为布洛芬是退热用的,感冒灵是治感冒用的。这样的搭配看似“天衣无缝”,实则祸端深藏。感冒灵颗粒一般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同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同时服用相当于加倍服用了此类药物,增加了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溃疡、肾毒性等风险。类似这种重复用药的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用药原则 自行购买的OTC(非处方药)类药物,使用前,患者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了解药物的注意事项。遵照医嘱合理服用药物,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甚至停药。使用药物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方法,比如患者应该用水送服的,不干吞或咀嚼,应该咀嚼或含服的不吞服。遵守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原则,杜绝给儿童使用成年人药物,注意老年人用药剂量。经常检查家中储备药物,过期药物或成分不确定的药物,坚决不能使用。 通过介绍,希望大家对药物的规范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用药过程中,做到安全方便有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学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