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秋梨津液多 润肺是好药
《三国演义》与梧桐
成语“防微杜渐”与中医“治未病”
桑寄生
养生食谱
1
11 1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成语“防微杜渐”与中医“治未病”
 

□徐百鸿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有一个熠熠生辉的成语——“防微杜渐”。“防微杜渐”的含义简洁而深刻,即在错误或坏事刚刚露出一点儿苗头的时候,就果断地加以制止,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防微杜渐”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后汉书·丁鸿传》中的“杜渐防萌”,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防微杜渐”。“防微杜渐”着重强调预防的重要意义,告诉我们在问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及时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有趣的是,“防微杜渐”与中医养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高度契合。中医养生文化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涵盖了四时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多个维度,倡导一种全面且和谐的生活方式,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黄帝内经》中,“防微杜渐”体现得淋漓尽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些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未病先防”,强调我们应当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养身体,春季和夏季注重养护阳气,秋季和冬季则着重滋养阴气;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原则,就会损害身体的根本,破坏身体的真气。这无疑是“防微杜渐”含义在中医养生领域的生动体现。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中“治未病”还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邪伏防发”。当邪气悄悄地潜伏在人体内部但尚未发作时,我们就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形成。这就如同在敌人尚未发动攻击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体现了在疾病尚未显现时就进行干预的“防微杜渐”思想。
    其次是“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病的情况,中医主张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和传变,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这就要求我们应重视疾病初期,及时进行治疗和调养,如同在火势还较小时就迅速扑灭,防止其蔓延成灾。这里同样体现了“防微杜渐”的理念。
    第三,中医养生的原则包括外防与内调两个方面。外防就是要适应四季变化,随着季节交替,合理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邪气侵袭。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要注意防暑,避免中暑。内调则包括调摄情志、调整饮食起居习惯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造成伤害;坚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度运动等,都是内调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最后,“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在药物预防方面,通过合理使用中药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还体现在非药物预防方面,例如使用运动、呼吸吐纳等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防微杜渐”与中医养生密切相关,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预防,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让我们将“防微杜渐”的智慧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开启健康、美好的人生之旅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