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献国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中写道: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令庞德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前往樊城”。董衡曰:“今将军提七枝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胜,乃用庞德为先锋,岂不误事?”禁惊问其故。董衡曰:“庞德原系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职居五虎上将;况其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将军何不启知魏王,别换一人去?”庞德回家后,“令匠人造一木榇。次日,请诸友赴席,列榇于堂”。董衡的话,致使庞德抬榇死战,关云长水淹七军,使关云长声名威震华夏。榇,指棺材。古代人多以梧桐木做棺,故为梧桐的别称。梧桐为常用祛风湿药。 梧桐叶 为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梧桐的叶。中医认为,梧桐叶性寒,味苦,归心经、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疼痛、咯血、哮喘、痈疽疮肿、痔疮出血等。《本草纲目》言其“祛风除湿”。《常用中草药手册》言其“清热解毒”。《贵州民间方药集》言其“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梧桐叶含甜菜碱、胆碱、芸香苷等,水煎剂对狗、猫有降压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临床观察治疗100例高血压病及高胆固醇患者,服药1个月后,其降压有效率为86%,血清胆固醇下降率为60%。女性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服药后,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体重下降,月经量增多,但血清胆固醇下降不明显。因为梧桐叶性寒,所以脾胃虚寒者慎用。如果用于平肝降压,宜采开花之前的叶入药。 梧桐根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根。中医认为,梧桐根性平,味甘,入肺经、肝经、肾经、大肠经,具有祛风除湿、调经止血、解毒疗疮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吐血、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草木便方》言其“和血,祛风,除湿,通经脉。治妇人吐血,经水乱,腰膝痹痛”。《重庆草药》言其“治肠风下血”。 梧桐白皮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去掉栓皮的树皮。中医认为,梧桐白皮性凉,味甘、苦,入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大肠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痔疮脱肛、丹毒、跌打损伤等。《生草药性备要》言其“生肌止痛,散血凉脾,敷跌打”。《草木便方》言其“和血,祛风,除湿,通经脉。治妇人吐血,经水乱,腰膝痹痛”。 梧桐花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花。中医认为,梧桐花性平,味甘,入肺经、肾经,具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无名肿毒、创伤红肿、头癣、烫伤等。《常用中草药手册》言其“清热解毒”。 梧桐子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去杂质、晒干。梧桐子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为佳。中医认为,梧桐子性平,味甘,入心经、肺经、肾三经,具有顺气和胃、健脾消食的功效,适用于积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等。《本草纲目》言其“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润肺清热”。《四川中药志》言其“和胃,治胃痛”。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