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景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结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各异,可以单发或多发,多数在肠镜下呈扁平状、半球状或带蒂状。结肠息肉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感染、年龄、胚胎异常、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 结肠息肉会发生恶变,特别是腺瘤性息肉,长期存在有可能发展为结肠癌。因此,一旦发现结肠息肉,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结肠息肉的症状 结肠息肉的症状因类型、大小和位置而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结肠息肉的增大或数量的增多,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腹痛、腹泻。结肠息肉刺激肠壁和黏膜,导致腹痛和腹泻。 便血。结肠息肉破溃后,可能引起大便带血,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 肠梗阻、肠套叠。较大的结肠息肉可能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 其他全身性症状:发热、皮肤上色素沉淀等。 结肠息肉的治疗 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应根据结肠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恶变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形态规则、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结肠息肉,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进行结肠镜检查,间隔1年~3年复查一次,监测结肠息肉的变化。 内镜下切除。这是治疗结肠息肉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直径5毫米~20毫米、有蒂或无蒂的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通常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常用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包括电切术、圈套切除术、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非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炎症,有时甚至可以使结肠息肉缩小或消失。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并不能直接去除结肠息肉,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下切除的结肠息肉、恶变风险较高的结肠息肉或已经发生恶变的结肠息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部分肠切除、肠段切除等。术后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在某些情况下,如结肠息肉广泛恶变、累及周围组织器官或存在严重的肠粘连等,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结肠息肉的预防 预防结肠息肉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发生结肠息肉的风险。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的重要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普外三(肛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