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源
在追逐梦想的人生路上,青少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关资料显示,虽然艾滋病目前在我国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青少年感染者绝对数并不多,在感染者中占比也不大,但是同比增长率稍高。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性发育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性产生好奇感和新鲜感,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此外,青少年还可能因共用针具等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群体。 提高认识 加强学习 主动提升自我防护的意识与能力。青少年要充分认识到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离自己并不遥远,感染的风险可能就在身边。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知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 青少年应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积极接受性教育以及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艾滋病通过含有HIV的血液和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播,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HIV的风险,醉酒和使用新型毒品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HIV的风险,以及患有性病可增加感染HIV的风险等。 青少年要学会识别和降低感染风险。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制力,保证安全的性行为,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性行为中要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而且了解性伴侣的健康状态,以及伴侣间的忠诚是必要的。 学校应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定期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提高青少年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建立志愿服务队伍,鼓励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提升检测与治疗意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青少年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后,应及时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检测能及时了解人体的HIV感染状况并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感染HIV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HIV传播。除了自我检测,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但是艾滋病的检测有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这一时期。 目前,常用的HIV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3周~12周。艾滋病检测应在发生高危行为3周后及早进行,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在发生高危行为1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应尽快进行确诊检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全国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名录可在网站查询(查询网址为http://www.chinaaids.cn/jkzt/jcjg/)。全国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都可以解答艾滋病检测相关问题,提供艾滋病实验室检测,以及介绍和引导治疗、关怀、预防等服务。 积极寻求暴露后预防服务 研究结果发现,发生暴露(如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后,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阻断。HIV阻断药,即暴露后预防的药物,通常指的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防止HIV扩散的药物。 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HIV的风险。服药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最佳的服药时间是暴露后2小时内,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之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是,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阻断药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应根据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及医生评估后开具用药方案。但是,HIV暴露后预防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不能过分依赖阻断药,关键还是在预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行为可以保护健康,健康可以实现梦想。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正确价值观以及消除社会歧视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