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
|
□王国枝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是指妊娠之后血糖增高者,特指初次发现的,不包括在怀孕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诊断方法为,在孕24周~28周时,对孕前无糖尿病史的孕妇进行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低于5.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低于10.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低于8.5毫摩尔/升,为正常。如果其中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以上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孕前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大相径庭。在怀孕前,一定要做空腹血糖等相关检查,排除孕前糖尿病的可能。诊断方法为孕前检查其中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以下标准,并伴有相应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状,考虑诊断为孕前糖尿病。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 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在诊断标准上完全不一样,治疗方案、预后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千万不能混淆,必须搞清楚自己是怀孕前就有糖尿病还是怀孕后才有的。 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对葡萄糖的需求也会增加,会导致妊娠期的血糖水平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是在孕24周~孕28周时为宜。在妊娠早、中期,空腹血糖约降低10%,原因可能为:胎儿从母体获取的葡萄糖增加;妊娠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提高了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水平。此外,孕妇尿液中葡萄糖排出量增多,也会引起血糖的下降,尤其是空腹血糖下降最为明显。怀孕期间,如果三餐无序或长期空腹,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是近年来孕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很多孕妇在孕期都会出现血糖异常。如果孕期出现血糖异常及糖尿病的症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管理控制。 血糖监测 孕妇可使用家用血糖仪或医院采集血糖的方式,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血糖常规监测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进行对症治疗。 调整饮食 控制饮食总能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结构。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日热量控制在1800千焦耳~2100千焦耳,其中糖类占50%~60%,蛋白质占20%~25%,脂肪占25%~30%。要注意避免过于控制饮食总量,以免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状况的发生。 适度运动 孕妇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应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适度运动不但能减少低血糖,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每次饭后运动30分钟为宜。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孕妇的情况准确计算胰岛素剂量,指导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方案,并根据血糖结果进行调整。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胰岛素是一种不会穿过胎盘的大分子蛋白质,所以不用担心胰岛素治疗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胎儿及孕妇危害极大,不仅不利于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停止发育的情况。因此,在孕期,如果发现血糖异常或伴有糖尿病表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监测及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间,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作者供职于中牟县人民医院产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