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厘米长的异物掉入心脏 漯河市中心医院为患者实施PICC取出术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谷运岭)“40厘米长的异物掉入心脏,如果不及时取出,会形成血栓导致生命危险!”日前,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主任宋太民介绍说,该院成功为一位心脏异物患者实施了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取出术。 据介绍,患者为一位65岁的男性肿瘤患者,为了便于输液治疗,医务人员在其右侧肱静脉置入了一根PICC。 患者当天治疗结束回家后,尚未发觉不适,晚上洗澡时突然发现贴膜处有渗血,家人立即将其送往漯河市中心医院。通过CT及X线检查,医务人员发现PICC已脱入患者心脏及肺部血管。
什么是PICC
PICC是利用导管从患者手臂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PICC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上肢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宋太民带领该院介入科团队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介入微创手术方案,并联系该院肿瘤科主任马天江及其团队进行反复评估,就患者的术后护理等做了细致安排。
医护技三方通力配合 取出PICC置管残端
在手术过程中,宋太民带领副主任医师刘刚、主治医师刘要先将取异物装置经患者的股静脉、下腔静脉顺利置入患者的右心房,通过透视发现导管显影效果较差,只有贴近造影显示屏才能隐约看到异物相互缠绕,导管头端位置更是难以确定。 宋太民说:“导管异物取出装置必须抓取主导管头端才能顺利取出,否则导管会互相缠绕更紧,甚至打结,导致取出失败,并极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危及患者生命!”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心率一度达到150次/分钟以上。宋太民在手术的同时,时刻观察着患者的一举一动,不时俯身询问,不停地在患者的耳边安慰着他,患者的紧张情绪慢慢得到了缓解。 安慰好患者后,宋太民操纵着抓捕器成功套住导管头端,缓慢回撤,取出一根约40厘米长的PICC置管,拔管后加压止血包扎,造影检查结果可见患者右心房、肺动脉显示良好,无异物影。手术顺利完成。 “心脏及血管内异物是常见的血管操作的并发症。该患者PICC置入后数月内脱落,十分少见。”宋太民表示,“对该类心脏及血管异物采用介入微创方式取出,十分有效。” 漯河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说,该院介入科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开展介入治疗较早的医院之一。2001年,该科被命名为漯河市介入治疗中心。2013年,漯河市中心医院成为河南省首批获准开展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2016年6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成为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介入诊疗技术河南省培训基地漯河市分中心”。 目前,漯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拥有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大平板DSA(数字X线成像)等先进的介入治疗设备。该科目前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3名,住院医师3名;能够开展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微创治疗,其中神经介入及食管癌介入技术在省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年手术量近2000台次,涵盖了所有介入诊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