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吕贵德
清晨的安阳市钢五社区广场上,69岁的张女士戴着老花镜,逐字记录着医生提出的口腔护理建议:“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龋齿要尽快治疗”。这个场景是安阳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市通过构建三级健康网络、升级医疗设施、创新医养模式,为全市老年人织就一张“全链条”守护网。 社区健康服务零距离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团队,服务群众。钢五社区广场上,专家携带专业的检测设备,为老年人进行全面细致的口腔检查和精准健康管理。在滑县四合新村,专家对1300位老年人进行心理筛查,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在40个社区,专家开展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筛查干预,积极推广痴呆照护辅导技术。家住文峰区宝莲寺镇的赵女士,她的丈夫瘫痪在床。专家手把手地教赵女士如何给其丈夫翻身拍背。“医生不仅指导用药,还教患者家属康复按摩的技巧。”家有老年卧床患者的李女士感慨地说道。 智慧医疗体系再升级 在完成升级改造的安阳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市老年医院)里,新投入使用的智能监测系统正在实时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作为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市老年医院联动14家安宁疗护机构、38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形成服务矩阵。在安阳市灯塔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晚期肿瘤患者王先生接受了个性化疼痛管理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72岁的退休教师陈先生通过手机APP(应用程序)预约伤口换药。市人民医院的专科护士携带物联网清创设备上门服务。根据伤口情况,智能识别系统自动匹配护理方案,并对操作全程录像后上传至质控中心。 医养结合守护“夕阳红” 在汤阴县城关镇医养中心,78岁的王先生白天在康复区接受理疗,晚间返回养老区休息。这种“全链式”服务模式已在16个试点单位推广。在林州市中医院医养结合楼,新增的340张床位全部采用“医养自由转换”设计,每个房间均配备可升降医疗带,普通养老床位经简单调整后即可转为护理床位。安阳县创新性构建的“两院一体”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安阳县白璧镇将敬老院交由镇卫生院托管后,闲置的30张医疗床位变身“康养驿站”,开放即满员。在2504万元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全市培育了一批“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全市“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2家。 安阳市以“全周期、多层次、智能化”的创新性实践,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方面交出颇具特色的答卷,让每个老人都能体面地老去。这座古城正在用制度的温情与技术革新,托起银发群体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