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苏叶松)日前,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独立完成一例极为罕见的颈动脉体瘤瘤体剥离术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患者王先生,今年55岁,最近一年多,时常出现头痛难忍;近3个月,其咽部异物感愈发强烈。王先生辗转来到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根据检查结果,患者被初步诊断为颈动脉体瘤,瘤体大小约为6毫米×5毫米。经进一步头颈联合CTA(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部位从颈动脉分叉处向上延伸,与颈动脉、迷走神经等关键结构紧密相依,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但葡萄糖代谢正常。综合各项检查结果,王先生被确诊为颈动脉体瘤,并伴有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脉分叉部,生长于咽旁间隙,常常包绕、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颈部的重要结构。此类肿瘤发病率极低,仅有十万分之一,临床上较为罕见,手术操作复杂。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又与颈部大血管、神经紧密相连,在手术过程中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脑缺血,或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 面对如此复杂且风险极高的病例,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积极组织神经内科、脑血管外科、影像科、介入科、心内科、肿瘤放疗科等专家共同为王先生的病情“把脉”。经过全面、深入的评估,专家组为王先生制订了一套精准的治疗方案——通过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控制病情进展,降低颈动脉体瘤破裂的风险,为后续手术争取宝贵的时间。经过4天的药物治疗,专家组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发现王先生左侧颈动脉体瘤上下径接近1厘米,且颅内段包绕颈内动脉的肿瘤较为明显。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大脑交通支已完全建立,可有效降低术中因颈内动脉损伤导致偏瘫和死亡的风险,符合手术条件,手术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中,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与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完整保护了颈动脉结构。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面神经及舌下神经功能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