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孙氏三才推拿疗法”在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 |
|
□孙超龙
“孙氏三才推拿疗法”是将中医经络理论与人体解剖结构进行融合,汲取“攘法推拿、内功推拿、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脏腑推拿”等推拿学派之所长,遵循“天、地、人”三才之道,将人体部位、腧穴深浅分为“天、地、人”三部,制定了“天部舒缓、地部渗透、人部通畅”的施术原则,以“天部揉摩、地部点拨、人部叩搓”为特色手法,用于减轻各种因经络不畅导致的疼痛。主要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等)的治疗,因其独特的理论观点、操作手法、辨证要点及临床疗效,为众多患者解除疾病困扰,也为中医推拿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颈椎病治疗经验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主要是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多种类型,在临床中以神经根型较为常见。 天部操作:先以“揉法”“按法”在患者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施术,力度适中,每个穴位操作1分钟~2分钟,以疏通患者头部经络气血,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因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再用轻柔的手法从头顶向两侧分推,重复多次,舒缓颈部肌肉与头部神经的牵拉。 人部重点:在颈部,以“滚法”沿着颈椎两侧肌肉,自上而下滚动,频率为每分钟60次~80次,持续3分钟~5分钟,使颈部肌肉放松;针对颈肩部的痛点和紧张肌肉条索,采用“弹拨法”,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弹拨持续10秒~15秒,可有效松解机体组织。再配合颈椎的“拔伸牵引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掌握合适的牵引力度和角度,一般每次牵引时间为10秒~15秒,重复3次~5次,调整颈椎关节位置,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地部辅助:按摩上肢的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等穴位,每个穴位约1分钟,并用“揉法”“搓法”从肩部到手指依次操作,促进上肢气血运行,缓解因颈椎病导致的上肢麻木、疼痛等不适。再活动患者肩部和上肢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是腰痛和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其发病与年龄、职业、外伤、姿势不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天部调理:揉按患者腰部上方的肾俞穴、命门穴等穴位,力度稍重,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操作2分钟~3分钟,激发肾脏阳气,促进腰部气血运行。同时,可轻拍患者腰部两侧的肌肉,使其保持放松的状态。 人部关键:在腰部病变部位,先用“滚法”大面积放松患者的竖脊肌、腰方肌等肌肉群,操作5分钟~8分钟;然后用“肘压法”针对痛点和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对应的棘突部位深压,力度循序渐进,每次按压时间20秒~30秒,重复3次~5次,以减轻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运用腰部的侧扳、后伸扳等整复手法,根据患者身体柔韧性和病情谨慎操作,纠正腰椎间关节错位。整复手法操作后,让患者卧床休息片刻,观察有无不适反应。 地部配合:按摩下肢的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承山穴等穴位,每个穴位1分钟~2分钟,并用“揉法”“滚法”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到足跟依次操作,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因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腰部和下肢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直腿抬高锻炼法”等),增强腰部和下肢肌肉力量,巩固治疗效果。 失眠治疗经验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在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醒、醒后难眠,甚至彻夜不眠,同时伴有疲乏、困倦感,日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与健康,属中医“不寐”范畴,又称“目不瞑”“不得卧”等。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以口服药物为主,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类药物与抗抑郁类药物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极易产生副作用,不仅易复发,还会增强对药物的依赖性,停药会发生“撤药反应”等。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而中医推拿立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已经成为不少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 天部安神:以轻柔的“指揉法”在患者头部的印堂穴、神庭穴、攒竹穴、太阳穴等穴位操作,每个穴位约1分钟,舒缓头部神经紧张状况。然后,用缓慢的“抹法”从印堂穴向两侧太阳穴操作5次~8次,接着从前额发际线向后梳理头发,类似梳头动作,操作3分钟~5分钟,起到镇静安神、宁心除烦的作用。 人部调气:在膻中穴、神阙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膻中穴以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分钟,腹部穴位先逆时针方向按摩腹3分钟~5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腹3分钟~5分钟,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平衡阴阳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尤其是对心、脾、肾等与睡眠密切相关的脏腑起到调节作用。同时,配合点按内关穴、神门穴等穴位,每个穴位约1分钟,宁心安神。 地部固元:按摩足部的涌泉穴,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以产生温热感为宜,持续操作3分钟~5分钟,滋补肾阴、促进睡眠。在推拿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笔者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刺激性食物等),综合调理以改善失眠。 (作者供职于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由李志刚、冯春晓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