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举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处于岁末,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正悄然孕育,等待春日的勃发。在这寒冷至极的时段,人体的阳气也内藏于脏腑,气血运行相对缓慢,正是进行中医调理、积蓄能量,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绝佳时机。 大寒节气的特点与人体反应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风大且干冷。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提高。同时,寒冷易使人体的关节僵硬、肌肉紧张,加重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的症状。此外,室内外温差大,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冷热刺激,抵抗力下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极易乘虚而入。 饮食调理 温热补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冬季与肾相应,大寒节气补肾尤为重要。黑色食物入肾,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可将它们熬煮成粥,每天食用一碗,既能补肾益精,又易于消化吸收。羊肉性温,是冬季暖身佳品,可做成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散寒温中,与羊肉搭配,既能驱散体内寒邪,又能滋养气血,适合虚寒体质者食用,但需注意适量,以免上火。 健脾养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冬季人们运动量减少,饮食相对油腻,易伤脾胃。此时可多吃一些山药、芡实、薏仁等健脾食物。山药既能补脾养胃,又能润肺生津,可清蒸、煮粥或煲汤;芡实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功,与莲子、红枣同煮,味道清甜,功效显著;薏仁祛湿健脾,煮成薏仁粥,加入适量冰糖,是大寒时节调理脾胃的家常美味。 滋阴润燥 虽然说大寒寒冷,但是室内多有暖气,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易出现阴虚燥热的情况。百合、银耳、雪梨等食材能滋阴润肺、清热润燥。用百合、银耳、莲子、枸杞熬制羹汤,每日午后食用,既能补充身体水分,缓解干燥不适,又可滋养心肺之阴,让身体在冬季保持润泽。 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昼短夜长,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们应顺应天时,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固护阴气,待日出后阳气渐盛时再起床活动,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一般建议22时前入睡,7时以后起床,让身体在温暖的被窝中得到充分休息,以抵御外界严寒。 注意保暖 从头到脚的保暖都不容忽视。头部是诸阳之会,外出需要戴帽子,防止寒邪侵袭头部;颈部有诸多重要穴位,一条温暖的围巾能护住脖颈,避免寒邪引发颈椎病;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要穿上厚袜子、保暖的鞋子,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20分钟,水中可加入艾叶、花椒等中药,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提高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 大寒时运动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可选择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散步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打太极拳动作柔和,以意领气,能调节呼吸,疏通经络,增强心肺功能;练八段锦如行云流水,拉伸全身经络,调和气血,周身舒畅;散步则简单易行,饭后在小区或公园漫步半小时,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运动时间可选在10时至15时阳光充足时,此时室外温度相对较高,运动不易受寒。 情志调理 大寒节气正值岁末,人们面临工作收尾、新年筹备等诸多事务,压力较大,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如怒伤肝、思伤脾等。此时应注重情志的调适,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闲暇时可与家人朋友相聚,品茶聊天、分享趣事,增进感情的同时舒缓情绪;也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养花等,专注于其中,让身心得到放松与滋养。还可多听一些舒缓悠扬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在优美的旋律中平心静气,以积极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春佳节。 中医调理方法 艾灸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功效,是大寒时节养生保健的良方。可选取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艾灸。足三里穴为保健要穴,位于小腿外侧,艾灸此穴能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关元穴在下腹部,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可以补肾壮阳、温通下焦;神阙穴即肚脐,艾灸神阙穴能回阳救逆、固本培元。每次艾灸15分钟~20分钟,每周2次~3次,以穴位局部温热、皮肤微微泛红为度,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穴位按摩 日常进行穴位按摩,方便又有效。一是揉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每晚睡前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3分钟~5分钟,改善睡眠,滋补肾阴。二是搓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同身寸)处,双手握拳,用拳背轻轻敲击或来回揉搓此穴,能补肾强腰、缓解腰部酸痛。三是按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常按合谷穴,可以疏风解表、醒脑开窍,预防感冒。在感觉身体稍有不适时,按揉合谷穴2分钟~3分钟,症状往往能得到缓解。 中药泡脚 除了前文提到的艾叶、花椒泡脚,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用不同的泡脚方。对于体质偏寒、手脚冰凉者,可用干姜、桂枝、附子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煮20分钟,倒入足浴盆,兑适量温水泡脚,能有效驱散寒邪,温暖全身;若身体湿气较重,出现四肢困重、舌苔厚腻等症状,可用苍术、黄柏、木瓜各15克泡脚,祛湿通络,让身体轻快舒爽。 大寒节气,是冬季养生的关键节点。利用中医饮食、起居、情志及特色调理方法,全方位呵护身体健康,使脏腑调和、气血充盈,以饱满的精气神迎接春天的到来,开启新一年的健康之旅。让我们巧用中医智慧,为身体“加油”,尽享四季安康。 在运用中医药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阳虚、阴虚、气虚、痰湿等,调理方法也应有所侧重。若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调理方案存在疑虑,建议咨询中医医师,定制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