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在日常生活中,倘若胸部不慎遭受外力的猛烈撞击,肋骨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往往会率先受到冲击,极易发生断裂等情况。一旦肋骨骨折,那随之而来的、每一次正常呼吸所裹挟的疼痛感,便如同阴霾一般,让患者陷入极度的折磨之中。 肋骨骨折之后,呼吸功能锻炼要有明确的目标,即促使患者摒弃原本那种浅而急促的呼吸模式,逐步转换为深且舒缓的有效呼吸方式。这一转变所带来的益处是多维度的:其一,能够有效激发并强化患者膈肌的运动功能,使通气量大幅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呼吸功能,让患者备受困扰的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其二,可以稳步加强患者的活动耐力,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日常活动,而较为直观的成效便就是减轻呼吸过程引发的疼痛感,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利于恢复的身体环境。 那么,在肋骨骨折后,究竟应该如何精准且正确地进行呼吸操作呢? 平静呼吸法 当患者处于休憩状态时,务必要竭尽全力保持呼吸的平稳。具体的操作要点为,用鼻子轻柔、缓慢地吸气,微风拂过,让清新的空气徐徐地充盈肺部,随后,再用嘴巴以同样的速度徐徐呼出气体。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能够降低胸廓起伏程度,从而减轻骨折部位承受的疼痛刺激,为身体开启初步恢复的舒适之旅,奠定坚实的呼吸基础。 深呼吸技巧 在进行深呼吸练习时,节奏把控至关重要。患者要缓慢地经鼻将空气吸入体内。此时,腹部会如同气球般自然隆起,患者应静下心来,细细感受气息如同潺潺溪流般,缓缓充满整个腹部。接着,再经口以同样缓慢的速度将气体呼出,同时要轻微收缩腹部。 咳嗽方法 对于肋骨骨折的患者而言,咳嗽已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活”,不能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直接大力咳嗽。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双手护住胸部骨折处,力度适中地轻轻向内按压,如同为胸廓穿上一层防护铠甲,以此有效缓冲胸廓震动,而后再小心地咳嗽。如此这般操作,既能助力痰液顺畅排出,避免痰液在肺部瘀积,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又能以巧劲避开骨折断端因剧烈震动而发生移位的风险。 在明晰了上述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患者还必须清楚了解深呼吸和咳嗽练习的时长与频率。 在肋骨骨折的初期阶段,身体如一台受损后极为敏感、脆弱的精密仪器。此时,深呼吸练习每次持续5秒~10秒较为适宜,频率控制在每小时2次~3次。这般安排既能确保膈肌得到适度锻炼,激发其活力,又不会因过度操劳而给身体增添额外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进程稳步向前,身体的适应能力也日益增强,此时,患者可以适度增加练习时长和频率,进一步挖掘呼吸功能的潜力,助力身体康复。 咳嗽练习在初始阶段,鉴于身体尚处于需要缓冲、适应的关键时期,仅在有咯痰的实际需求时才启动。并且,每次咳嗽动作要尽量轻柔、简短,如同蜻蜓点水般,避免惊起过多的震动。其频率则依据痰液产生的实时状况灵活而定,简单来说,就是有痰才咳。在此过程中,患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尽量避免频繁、剧烈地咳嗽,防止二次伤害。一般情形下,每天进行咳嗽练习3次~4次便已足够,后续伴随身体恢复状况持续向好,便可以逐步增多练习次数。而每次练习的时间长短,主要依据痰液排出的顺畅程度、排出量的多少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力求达到既能高效排痰,又能保障骨折处安全的目的。 总之,肋骨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患者能够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规范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不仅能够减轻痛苦,还能加速身体机能的全面恢复,早日摆脱伤病的折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