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从新疆快递来了一束鲜花
南阳:中医药赋能慢性病管理
河南省计划生育协会加快推动“暖心行动”和计生保险工作发展
1
11 1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南阳:中医药赋能慢性病管理
 


本报记者 刘 旸  乔晓娜  通讯员 刘 超

在河南省委宣传部近期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南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南阳市“坚持服务强基,千方百计做优中医诊疗服务”的做法,受到多方关注。
近年来,南阳市立足防未病、治已病,充分发挥本地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居家养老和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医药“防治康养”南阳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统计数字显示,南阳市淅川县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同比下降了5%左右,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6%以上。当地中医药赋能慢性病管理等的经验做法,已入选《2023年度医疗蓝皮书》,成为全国5个典型案例之一。
拉网“防”
摸清慢性病患者底数
目前,南阳农村常住人口近480万人,约占常住人口总数的49.4%,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为64.6%。尽管近年来南阳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当地农村仍不同程度存在“看病难、看名医难”的问题。为此,南阳市在2022年5月创新开展了“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
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中,南阳市组织1万余名中医师为居民家庭开展点对点签约服务,实行“3211”行动,即推行家庭签约、推进中医药“防治康养”服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3项主要措施;实现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病越看越多问题两个目标;探索一套改革绩效考核办法,打破现行医院盈利模式,回归医院的公益属性;贡献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
2023年,南阳市将“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纳入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全面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南阳市已签约940万人,其中老年人138.9万人、儿童36.9万人、残疾人23.9万人、优抚对象9.1万人、低保户30.8万人,这些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超过95%。
以南阳市方城县为例,当地采取“1+1+1”组合签约模式,与原有的公共卫生服务家庭签约团队相结合,由两个医疗集团牵头选派优秀中医师到乡镇进行对口支援。目前,全县共建立570个签约团队,每个签约团队包括1名县级医院中医师、1名乡镇卫生院中医师、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师和部分乡村医生,可覆盖全县各村,并确保签约服务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在全市社区、农村拉起了一张防治慢性病的‘大网’,以中医师家庭签约等形式,基本摸清了慢性病患者的底数,开始向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基层早发现、早干预努力。”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科科长张小静说。
分级“治”
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能力
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庄村71岁村民沈斌有间断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8年。10月底,他的症状突然加重,持续气短、乏力近2周,随即被村里的中医师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上转至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卫生院治疗。
接诊医生张永欣为沈斌开具了心电图等检查后发现他有心肌梗死早期症状。随后,沈斌被立刻转诊至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又过了两周,沈斌心肌梗死急性期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被再次转回七里园乡卫生院进行治疗。
第二次接诊沈斌的张永欣对其进行了脉诊,发现他脉象细涩,证属胸痹范畴。随后,张永欣为沈斌开具了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方治疗。沈斌服用20剂后,胸闷、乏力、气短症状逐渐缓解,脉象和缓。现在,病情稳定的他已经能干一些轻体力活。
“像沈斌一样的慢性病签约人群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目前,南阳的‘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已全方位覆盖中医药基本医疗、疾病康复、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急危重症救治、治未病、科普宣传、食疗药膳、健康行为模式养成等服务内容。”七里园乡卫生院院长钟健说。
在南阳,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性阻塞性疾病、肿瘤、颈肩腰腿痛等疾病进行治疗干预、开具健康处方、跟踪随访等服务;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确定健康干预方案,为居民量身打造个性化调养方案,包括食疗药膳、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情志调节、养生功法、保健技术等。同时,他们还对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提供一次治未病服务;对重点人群,每月提供一次履约服务。
现阶段,南阳市的治未病中心(科)、中医馆、仲景苑、中医诊所遍及城乡,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药集中服务区(中医馆、堂),86%以上的村卫生所(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正在着力打造“15分钟中医就诊圈”,完善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网络;统筹中医医疗资源,实现市、县、乡对口支援全覆盖,组织开展中医专家基层巡诊,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南阳还在不断加强基层中医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在全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推广工作,每年选出50项~100项针对某一种疾病或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布《南阳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录》,编写《南阳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手册》,分批对全市中医师、“西学中”人员、基层全科医师、乡村医生等进行轮训;持续开展“西学中”培训,已培训“西学中”人员1690人,计划每年培训1050人,补充进中医师签约团队。
南阳还协调医保部门报销政策向中医药倾斜,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探索实施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或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预付,在疾病预防、健康知识科普、慢性病管理、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养成指导等方面加强对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做实中医师签约服务,使辖区居民发病率、就诊率、慢性病住院率、重症率等降低,促使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和医保支付金额双下降,医共体打包预付医保资金实现结余。以2023年淅川县中医院126个长期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为例,开展中医师签约服务后,患者用药负担平均每月减少132元。
与此同时,南阳市制定了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中医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平台,将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监管力度。南阳群众已通过签约中医师获得了覆盖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康养”
探索未病先防新模式
据张小静介绍,探索“中医药+康养”的服务模式,是希望通过健全南阳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服务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两年多来,南阳市开展的“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倡导中医师、特别是基层中医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将治未病理念贯穿签约服务全过程。
在签约服务中,中医师家庭签约团队注重对居民进行体质辨识、健康教育、风险评估,指导居民利用膳食调理、起居调养、养生功法等进行调节,指导居民通过穴位按摩、艾灸等非药物疗法提高抵抗力,同时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给出个性化治未病方案,发挥中医药早期干预作用。
签约后,每个中医师家庭签约团队开始加强对“一老一少一残一低保一优抚”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开具健康处方、跟踪随访等,瘥后防复,防止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小病转大病、转重症。
现在,南阳市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模式,开展“县+乡+村”三级中医师和基层全科医师组建签约团队。居民在基层首诊后,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各县级中医师所在医院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设备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签约中医师管理支配,给予家庭签约中医师部分预留床位,为居民转诊就医和急危重症救治提供绿色通道。同时,全市通过将“万名中医师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以中医整体观念、治未病等为指导,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能中则中、能西则西,推进中西医协同多学科联合会诊。
如今,活跃在南阳市、县、乡、村的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团队,不断加强对签约居民的日常中医药科普宣传,普及包括膳食调理、起居调养、养生功法等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全市常态化举办“仲景大讲堂”“中医药文化夜市”,向全市居民面对面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在社区、乡村建设中医药知识角,通过科普宣传,使群众掌握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