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省高血压防治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肿瘤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总动脉瘤破裂
1
11 1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肿瘤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鱼涵  施媛

   在临床上,经常有患者问我们下面的问题:
    “我们都是癌症患者,为什么我只做免疫检查,他却要做免疫检查和基因检查?为什么我不需要做基因检查呢?是不是我的病比他严重?”
    “又是基因检测,又是免疫检测,难道必须进行这些检测才能确定治疗方案吗?”
    “过去没有这些检测的时候,医生就不看病了吗?”
    其实,许多肿瘤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接受手术切除的机会,他们在临床上接受的治疗基本上以非手术的药物性治疗为主。对于他们,以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和(或)局部放射治疗。他们的生存期很短,平均为8个月~10个月。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以及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问世,肿瘤患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3年,有的甚至超过10年。
    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技术的结合,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再用显色剂显色达到标记细胞的某种抗原物质的定性/定位检测技术。身体不同部位的抗原有着不同的特性。发生特定的疾病时,这些抗原会发生特定的变化。这些异常的抗原遇到这类抗原的抗体,就会结合。通过标记、染色等方式,让抗原、抗体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就是免疫组化检测。随着免疫组化检测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认为的疑难肿瘤病例得到了明确诊断,从而得以及时接受治疗。
    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血液、其他体液等进行提取、扩增及测序,对被检者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其靶向基因、遗传易感基因、药敏基因等信息,为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依据的技术。目前,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患者,化疗总体有效率可以由30%~40%提高到80%。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癌症治疗迈入个体化治疗时代。
    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检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检测的标本、检测的内容、临床使用价值等方面。
    1.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测标本必须是身体组织。而肿瘤的基因检测标本可以是身体组织,也可以是血液或者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体液。
    2.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测主要内容是肿瘤的细胞来源、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有什么基因可能发生突变等。肿瘤的基因检测主要检测突变基因发生突变的具体位置,以及突变的表达情况。
    3.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原发位置、恶性程度高低以及患者的预后等情况。基因检测主要用于指导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药物的选择。
    对于肿瘤患者,手术医生一般会根据其病情和手术方式,在手术切除肿瘤的过程中或者手术局部采样的过程中,选择一部分组织标本,在病理检查的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和用药。
    简而言之,免疫组化检测好比拿着没有照片的简历去找人,而基因检测好比找到了人(明确了病理诊断),然后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组化检测本身是一种实验室技术,不会直接给人体带来风险或不适。为了对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医生通常需要通过内镜、穿刺、手术等方式取得组织样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1.出血和感染:皮肤穿刺处或切口处可能会出血,并有可能发生感染。
    2.感到疼痛或不适:在取活检样本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在需要取用深部组织如肝脏、肺部、卵巢等的活检样本时,医生通常可能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
    3.身体损伤:在取组织样本的过程中,其周围的器官和结构有可能受到损伤,尤其是在取用深部组织的活检样本时。
    与传统的细胞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相比,基因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耗时少、准确性、特异性强。在治疗肿瘤方面,基因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得了肿瘤,不要害怕。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肿瘤就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一样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被治愈。
    (鱼涵供职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施媛供职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