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晓娟 张治平 通讯员吕贵德)近日,安阳市出台《安阳市医防融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挥“医”“防”两大基础支柱作用,从“工作体系、传染病防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医防资源、人才培育、健康教育与促进、数据平台”等7个方面着手,推进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深层次协作和全方位融合,构建新时代卫生健康保障体系。 《方案》提出,在加强工作体系融合方面,市县卫生健康委成立医防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订医防融合职责清单、工作规范、技术指南、技术标准、操作手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专家指导组和医防融合管理办公室,城市医疗集团、专科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在牵头医院设置医防融合工作办公室,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成立医防融合工作办公室。制订医防融合责任清单、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医防融合推进情况和公卫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疾控监督员制度。 《方案》强调,要强化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加强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科、急诊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就诊量及症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要建立安阳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癌症等五大防治中心,出台中心管理办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构建医防融合、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要提升疾控机构多病原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等病原体检定能力,与医疗机构合作拓展检测检验服务。加强公共卫生资源的共享,建立全市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区域内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联互通。加强医防机构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医防资源融合、多病共治共防等方面科研攻关和重大课题申报。要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交叉培训制度,临床医师到疾控机构交流学习,公卫医师到医疗机构临床实践,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城市医疗集团信息系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基本公卫信息系统,打通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屏障,构建安阳市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