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艳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不管是意外造成的,还是因为慢性病引起的,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骨折的治疗中,除了医生专业的治疗,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也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锻炼不但能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减少并发症,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骨折手术后锻炼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在锻炼的时候,保证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不能过度用力,姿势和动作要正确,如果有疼痛感或不舒服,要马上停止锻炼。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渐进性原则 骨折手术后的锻炼要从轻松的锻炼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这样身体才能逐渐适应锻炼带来的负担,避免过度疲劳和再次受伤。同时,患者可以根据身体恢复的情况调整锻炼方案,让其更符合个人实际情况,也更加科学有效。 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骨折的部位也不同,因此锻炼方案也不能一样。制定锻炼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骨折部位,以及愈合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时机与方式 骨折手术后锻炼的时机和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一般来说,患者手术后早期(1周~2周)要做轻度锻炼,如关节被动活动等;中期(3周~6周)可以逐渐加强锻炼强度,做关节主动活动、轻度抗阻训练等;后期(6周以后)就能进行全面的康复锻炼,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 在锻炼方式上,患者可以把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结合起来。主动锻炼就是患者自己收缩肌肉、活动关节等,这能增强肌肉力量,让关节更灵活;被动锻炼是靠外部力量(比如医生、家人)帮助患者活动关节、按摩肌肉等,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 锻炼方法 骨折手术后,因为骨折部位不同,锻炼方法也不一样。下面,笔者主要介绍常见骨折部位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有效进行康复训练。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等。对于这类骨折,早期锻炼的重点是保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患者可以主动做握拳、伸指、分指等练习,然后逐渐用力。锁骨骨折患者在骨折两周后,可以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还有被动或助力肩外展、旋转等运动。骨折3周后,患者可以做抗阻肘屈伸和前臂内外旋转运动。等骨折好了以后,患者要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比如站着的时候上肢向受伤的一侧弯曲,做肩膀前后摆动,还有患肢上举爬肩梯等动作。 下肢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胫骨骨折等。对于这些骨折,早期锻炼主要是防止深静脉血栓,能做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长收缩等运动。骨折愈合后,患者可以在床边站立、进行步行训练,提高下肢负重能力和走路的稳定性。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复位固定后早期就能做足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旋转活动,以及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活动。手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做髋关节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3周后,患者可以主动屈伸患肢,比如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中立位,不能过度弯曲和扭转。骨折愈合后,患者可以进行轻度的腰背肌锻炼,比如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增强腰背肌力量和稳定性。同时,患者也能做一些轻度前屈、后伸、侧屈等动作,让脊柱更加灵活。 注意事项 在进行骨折手术后锻炼时,患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是保证锻炼效果和安全的关键。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不能过度用力或扭曲。 注意疼痛感受 锻炼的时候,患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如果不舒服,马上停止锻炼,并尽早告知医生。患者千万不能为了尽早有效果就盲目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保持锻炼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骨折手术后的康复锻炼要坚持进行,不能断断续续。患者要保持锻炼的连续性和规律性,按照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康复效果。 骨折手术后的科学锻炼,是加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按照安全性、渐进性和个性化的原则,选对锻炼的时机和方式,注意锻炼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患者就能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尽早恢复健康。同时,患者也要有耐心和信心,相信科学锻炼能帮自己战胜伤病,重新迎来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