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伟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极为普遍的心律不齐现象。这种异常心律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存在于健康个体中,也常见于患心脏疾病的患者群体中。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4%。室性早搏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年龄大于11岁的儿童中,其发病率小于1%,而在年龄大于7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69%。室性早搏的发生还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大部分人在日间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的时间增多,也有部分人群在夜间多发。 室性早搏的症状 心前区的冲击感 这主要是由于室性早搏发生在心脏的正常节律之前,并且由于存在代偿间歇,随后出现的第一个窦性搏动带来增大的射血量导致的。 心脏停搏感 如果在室性早搏基础上发生了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可能引起黑蒙、晕厥等症状。 上述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感到紧张、焦虑,有时甚至产生恐惧,进而激发交感神经活跃。这种神经系统的反应又可能加剧原有的症状。在临床检查中,通过听诊或扪诊发现的“早搏”有待进一步核实。这些现象可能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时的室性夺获、反复性搏动,或者是并行心律等情况。因此,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或Holter监测(24小时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可从无症状,到仅有轻微心悸不适,甚至可能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黑蒙。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预后并不直接相关。 室性早搏心电图正常参数的单形性室性早搏心搏数小于1000次,而频发室性早搏的数量往往特别多,每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搏数少则数千,多则可达数万个,常规的心电图上常常显示二联律、三联律。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方法 这就要从室性早搏的特点说起。一般来说,频发的室性早搏,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或者吃了药有一定效果,但需要长期吃药。停药或减药后不久,频发室性早搏往往又会增多。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发作,但经长期观察,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多数患者而言,除了适度吃药保守治疗外,就是考虑做射频消融术以求根治。 哪些患者适合做射频消融术 室性早搏诱发了恶性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伴有晕厥甚至猝死等严重症状者,应尽快行射频消融术,根治室性早搏以后,有可能避免恶性事件。 频发室性早搏引发了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根治室性早搏后,扩大的心脏多数可恢复正常,心功能明显改善。 射频消融术能根治室性早搏吗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早搏的成功率,与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有关,多数起源于心室的流出道位置,成功率在90%~95%,少数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较偏,成功率要低一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