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雯
呼吸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呼吸系统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呼吸康复训练是一种针对存在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借助一系列科学且系统的训练方式,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耐力,推动痰液的排出,优化肺和胸廓的顺应性,进而缓解呼吸困难,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康复训练方法。这种康复手段不仅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还广泛应用于术后恢复、肺炎后肺功能恢复等场景。 常见的呼吸康复训练方法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称膈式呼吸,通过膈肌的上下移动来扩大胸腔容积,从而增加肺活量。吸气时腹部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向内收缩,胸部在此过程中保持不动。这种呼吸方式能减少呼吸频率,同时减少呼吸肌对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通过提高支气管内压,利用腹肌运动,增加通气量,减少耗氧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嘴唇闭紧,用鼻吸气,感受腹部隆起,然后屏住呼吸,再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如同吹口哨。呼气时,腹部要凹进去。练习时,可采取坐位、卧位或立位,呼吸频率为每分钟7次~8次,每次训练5分钟,每天3次。 使用呼吸训练器:呼吸训练器是一种主动吸气锻炼装置,可增加吸气肌的力量和耐力,促进小气道分泌物向大气道流通。使用呼吸训练器前,需要经过医护人员评估。训练时,通过匀速持续吸气,使指示器保持在特定位置,然后缓慢呼气。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如吹气球、吹口哨等,是一种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呼吸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适当增加气道阻力,防止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闭合,从而达到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内残气量的目的。这种训练特别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全身性呼吸体操:全身性呼吸体操结合了呼吸与肢体运动,如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既能提高肺通气量,缓解气促、缺氧等症状,还能增强患者的体力,提高活动能力。这种训练方式趣味性强,适合各年龄段患者。 相关注意事项 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训练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次,选择空气清新、无烟雾和污染的训练环境,避开不良环境。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放松肩膀和颈部肌肉,控制呼吸节奏,确保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同时,避免过度用力呼气,以免增加气道阻力。训练后,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法或就医。总之,要确保呼吸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