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消融术 治疗肿瘤转移患者 □杨 瑞 文/图
68岁的患者郭女士,7年前做过右肺上叶腺癌根治术。近日,她晨起锻炼后突发胸闷、气喘、呼吸困难,赶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门诊医生考虑郭女士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肺下叶有两个肺结节。穿刺活检后,郭女士被确诊为肿瘤转移,需要进一步治疗。 看着诊断结果,郭女士发愁不已:7年前把右肺上叶切除,难道现在左肺也保不住了吗?另外,自己年龄大,体质差,对外科手术和化疗也不耐受。该怎么办? 河南省胸科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会诊后,专家们制定治疗方案,判断肿瘤病变区域,设计穿刺路径,确定穿刺位置。 准备就绪后,我带领医学影像科医生田兴华、技师史征,以及护理团队,为郭女士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术中,我在CT精确定位引导下,采用局部麻醉,将穿刺针精准穿刺到患者的病灶内,并连接微波系统。当穿刺针抵达肿瘤内部时,温度迅速升高,5分钟~10分钟后,病灶被消融。 如果遇到多个病灶,需要在调整位置与方向后继续消融,把肿瘤一网打尽。通常情况下,整个手术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神志清醒,无明显不适,术后活动自如。 微波消融术是针对某一器官中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让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或凝固性坏死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 微波消融又分为治愈性消融和姑息性消融。治愈性消融是指通过消融治疗,使局部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达到治愈的目的。 幸运的是,郭女士符合治愈性消融适应证,其效果和手术切除是一样的。 姑息性消融的目的是大大减轻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哪些人适合微波消融术? 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拒绝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局部治疗(如适形放疗)后单发性病灶复发的患者;单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一侧肺缺如)患者…… 微波消融术后,肿瘤就会消失吗?其实,由于个体反应不一样,消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也不一样。微波消融术后,看医学影像报告,会看到有的患者病灶消失,而有的患者病灶会出现实变或空洞。 如何判断是否治愈? 不是看肿瘤的形态,而是看肿瘤的活性。这就是我们常常要求患者在复查时进行增强CT或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原因。一般进行微波消融术后24小时~48小时,患者会出现炎症反应;1个月~3个月消融范围扩大;4个月~6个月或6个月~12个月,消融后坏死物质会被吸收。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治疗手段,代表着医学治疗的新方向。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伤口小、瘢痕细、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本文由徐紫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