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秋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全身其他器官。结核病治疗周期长、药物副反应明显且具有传染性,对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影响显著。科学规范的治疗管理与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规范用药 结核病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五大原则:早期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规律用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全程治疗,确保彻底杀菌;联合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适量用药,需要依据体重、肝肾功能调整剂量。患者每天要固定时间服药,漏服12小时内可补服,超过12小时则跳过。利福平可致尿液、汗液呈橙红色,属于正常现象。抗结核药物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神经毒性及视神经炎等副反应,若出现黄疸、持续呕吐、视物模糊或四肢麻木,患者要立即停药并就医。此外,抗结核药物与抗凝药物、降糖药物等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其他药物前要咨询医生。 补充营养、适度运动、改善睡眠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及贫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量。运动需要分阶段调整:症状明显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做深呼吸等轻度活动;缓解期,每天进行30分钟散步、打太极拳等中等强度运动;康复期,可逐步增加慢跑、游泳等运动量,但是要避免疲劳。每天要保证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因熬夜降低免疫力。 阻断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治疗初期尤其是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要隔离:单独居住、保持通风,咳嗽时用纸巾掩口鼻,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个人物品专人专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家属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要加强防护,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核病虽然为呼吸道传染病,但是经过规范治疗,治愈率超过90%。患者要主动学习疾病知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轻信谣言,与家人相互支持,保持乐观心态。 定期复查与随访管理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可以使用服药记录卡,若无法按时服药,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患者要立即就医。 治疗结核病一般需要半年以上,需要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社会多方共同协作。科学规范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携手践行全程管理,才能战胜结核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