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佼杨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指由强烈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压疮常常发生在活动受限患者的身上,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那么,如何治疗压疮呢? 传统治疗压疮的方法是保持创面干燥,促进伤口结痂。但这种换药方式易导致伤口与纱布粘连,使未愈合的痂皮脱落,导致伤口二次损伤。而湿性愈合在防止感染、避免形成疤痕、加速伤口愈合方面有较多优势。同时,湿性愈合使用的敷料可防止液体和细菌透过,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和皮肤细胞分裂增生,促使伤口快速愈合。下面是应用湿性愈合结合中药制剂治愈一例2期压疮患者的护理要点,内容如下:
病例分析
患者为男性,81岁,入科时神志清,精神可,耳聋,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能独坐和独站,小便正常,有便秘症状。中医诊断为风痱,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医护人员对患者查体时发现,患者的右臀部有一处4厘米×5厘米的压疮,表面破溃,有渗出。
风险评估
压疮的风险评估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压疮的发生。 首次评估: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要使用Braden风险评估量表(一种判断全身性压疮危险因素的重要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首次评估。若患者病情严重,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快完成风险评估。 再次评估:根据Braden风险评估量表的评估情况决定评估频率。若分值≤9分,每8小时评估一次;若分值在10分~14分之间,每24小时评估一次;若分值在15分~18分之间,每周评估一次。若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应随时评估。 压疮评分:参照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包括感知能力、皮肤的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该患者的评分结果为14分,提示中度风险。 创面评估:压疮位于患者的右臀部,面积为4厘米×5厘米。 伤口评估:粉红色创面,边缘清楚,有少量浆液性及血性渗出。 伤口周围:皮肤干燥、脱皮,且部分皮肤色素沉着。
护理措施
制订创面护理计划 在创面涂抹芪归紫草油,外敷浸满芪归紫草油的纱布,保持伤口的湿润状态,避免摩擦。芪归紫草油配伍科学合理,选用黄芪、当归、大黄、紫草等药材,具有补气活血、去腐生肌、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修复组织缺损,达到化生新肌、肌平皮长的目的。 执行护理计划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具体如下: 第1天:创面面积为4厘米×5厘米,渗出物较多,纱布与伤口粘连严重。 第9天:创面边缘明显收缩,伤口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 第15天:创面面积为1厘米×2厘米,几乎无渗出,更改换药频率,2日一次。 第21天:创面基本愈合,换药时没有出现纱布和创面粘连的情况。 健康教育 勤翻身:至少每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每次转换体位时,尽量使患者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不同的部位,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部位。可交替采用侧卧、俯卧和仰卧等不同体位,同时要避免已形成红斑或压疮的区域受压迫。同时,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的翻身方法,避免生拉硬拽等不良动作。 避免潮湿:对于已经发生压疮或者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摩擦系数的纺织品。同时,要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无褶皱,避免潮湿。大小便后,建议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即清洁剂的酸碱度与皮肤接近,且未添加酒精等刺激皮肤的物质。在为患者清洁皮肤时,要避免用力擦洗或摩擦。 饮食指导: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积极补充营养,促进创面愈合。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再造组织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结构,早餐可适量增加蛋白质(包括牛奶、鸡蛋、豆浆等)的摄入量;午餐和晚餐则可以选择鱼类、禽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获取更多的、重要的营养素。鱼类、禽类、豆类、坚果、乳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高维生素C食物包括西红柿、菜花等各种深色蔬菜和柑橘、猕猴桃等水果。 随访 患者出院1周后,医护人员打电话随访,得知患者的压疮已完全愈合。
护理体会
本病例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运用密闭性敷料和(或)药液,使伤口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且不会结痂。药物使用芪归紫草油,其成分中的麻油具有极强的亲脂性,容易与创面组织表面结合,形成一层保护屏障,能有效避免刺激创面的痛觉神经末梢,减轻换药造成的疼痛,使创面环境呈湿润状态,既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又利于创面愈合,符合现代医学的湿性愈合理论。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