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2024年,全市综合医院中医会诊率飙升至40%,备案中药制剂数量跃居全省第二,中西医结合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10%……平顶山市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作为河南省唯一实现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省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突破”的试点城市,平顶山市通过“政策+人才+平台”“三轮驱动”,实现中西医协同创新。 政策引领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平顶山市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创新出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建立“三个一”保障机制:每年设立1200万元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连续3年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将中西医协同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名校+名院”合作模式,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平顶山医院,引进院士工作站2个、岐黄学者团队1个,推动脑病科、肛肠科等专科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人才强基 培育复合型中医药人才队伍 创新实施“双轨培养”工程。平顶山市一方面选派6批50余名中西医骨干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建立名中医工作室8个,培养中医学博士12名;另一方面依托15家培训基地开展“西学中”系统培训,累计培养复合型人才480名,考核通过率全省第一。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打破学科壁垒,综合医院专家在省级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中占比达50%,成功获批中西医结合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阵地升级 打造中西医协作平台 平顶山市2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中医门诊和治疗区,建成“3+3+25”专科矩阵,即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个省中医区域诊疗中心、25种备案中药制剂。创新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在肿瘤、骨伤等6个重点领域组建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中医参与度提升至40%。平煤集团总医院等医疗机构与道地药材基地深度合作,开发“平药”系列制剂,年转化产值突破5000万元。 目前,平顶山市正着力构建“一核三翼”发展格局,即以平顶山市中医院为核心,打造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 接下来,平顶山市将重点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建设,力争在3年内建成豫西南中医药创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