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安全献血相关知识 |
|
□苏庆元
关于献血的安全性、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许多人仍然存在疑问。本文主要介绍安全献血的相关知识。 献血的安全性 健康成年人血液总量占体重7%~8%,而一次献血量通常为200毫升~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人体有强大的代偿能力,献血后血浆中水分和无机盐会在1小时~2小时恢复,红细胞则在2周~3周内完全再生。因此,献血者只要符合献血条件,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献血流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所有器材均为一次性使用,并且用后立即销毁。因此,在献血过程中,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研究人员表明,定期献血可能对身体健康有益。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的浓度,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献血还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帮助身体更新血液。 献血流程 献血前的准备 献血前一天和当天,献血者应多喝水,但献血前4小时内不宜大量饮水。献血前,献血者需要填写健康问卷并进行简单的体检,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献血。 献血过程 采血时,医务人员会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和血袋,确保整个过程安全无菌。献血者应放松心情,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 献血后注意事项 献血后,献血者应在采血点休息10分钟~15分钟,补充水分和少量食物;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 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献血者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同时,献血当天,献血者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哪些人适合献血 适合献血的人群 年龄18岁~55岁、体重达标(男性≥50千克,女性≥45千克)、身体健康且无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可以献血。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献血前需要咨询当地血站。 不适合献血的情况 近期有感染或发热症状;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未控制;有传染病史,如乙肝、丙肝、艾滋病;近期接受过手术或输血;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怀孕期间。 献血的类型 成分献血 指通过机器分离血液中的特定成分(如血小板、血浆或红细胞),而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献血者。这种方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减轻对献血者身体的负担。 自体输血 指在术前采集患者的血液,以备术中使用,从而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自体输血,特别适合稀有血型或对输血有特殊需求的患者。 献血的意义 临床需求 血液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替代的资源。无论是手术、创伤抢救,还是血液病患者的治疗,都需要大量血液支持。 社会责任 献血不仅是一种医疗行为,还是一种社会责任。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一个家庭。 如何参与献血 查询当地血站信息 了解附近献血点及开放时间。 提前预约 部分血站支持线上预约,方便快捷。 做好准备工作 献血前一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空腹献血。 带有效证件 如身份证或献血证。 (作者供职于海南省血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