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玉
胫腓骨干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所致。胫腓骨干骨折以局部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异常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随足外旋、肢体短等症状,也可导致开放性骨折伴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小腿有直接或间接外伤史的患者,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及时到骨科就诊。 临床资料
一名38岁的男性患者曾被诊断为右胫腓骨干骨折,以“外伤致右小腿肿痛1小时”为主诉来我科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查体,发现患者右小腿肿胀、畸形,皮色正常,皮温升高,触痛明显,有骨擦感,足趾屈伸活动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足背感觉较对侧稍有麻木,四肢关节未见明显异常。患者VTE(静脉血栓栓塞)评分为11分。胫腓骨正位片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腓骨中段骨折改变,断端错位,周围软组织肿胀。入院次日,患者的右侧小腿呈3度肿胀,出现多处张力性水疱。医护人员看了患者的检验报告后,考虑为右小腿软组织急性损伤所致,遂为患者进行局部冰敷,减少局部肿胀,然后局麻下行骨骼牵引术,密切关注患肢的肿胀、疼痛、颜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随后,患者出现较大张力性水疱。医护人员用无菌注射器从底部抽吸,然后用银离子每日喷洒患处,促进水疱区域再上皮化,必要时用敷料覆盖。随后,患者的患肢肿胀减轻,为1度肿胀,张力性水疱已完全吸收。医护人员在全麻下行右胫骨骨折外固定+右腓骨髓内针固定。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1.体位护理。可抬高患者患肢,消除肿胀,减轻因肿胀引起的胀痛。2.定时为患者翻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剧烈搬动患者,减少因长时间仰卧引起的腰背肌肉酸痛或不适感。3.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使用坐便器,避免随意搬动、拖拽患肢。4.心理护理。教会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焦虑情绪。5.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非甾体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潜在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 1.病情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足趾的感觉运动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测量患肢腿围,评估肿胀程度、张力性水疱情况。2.体位护理。持续抬高患肢约30度,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3.非药物治疗。持续进行骨牵引固定制动,持续对患肢冰敷。4.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改善循环、消肿类药物。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 1.叮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在1000毫升~2000毫升之间。2.指导患者深呼吸,协助其进行有效咳嗽,便于排痰。若患者病情允许,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及时拍打其背部(拍打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外到内)。3.注重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4.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及骨骼牵引有关 1.体位护理。定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检查患者受压处皮肤,减少固定体位引起的不适、压迫。2.疼痛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合情况预防性使用镇痛类药物。3.心理护理。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胫腓骨干骨折治疗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 潜在并发症——有腓总神经损伤的风险 1.密切观察患者足趾感觉运动情况。2.减少患肢外旋受压,给予患肢足底软枕支撑,保持踝关节功能位。3.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护理体会
由于小腿是双骨结构,骨间膜、肌间隔与筋膜组成的间隔区比较坚韧,无扩展余地,骨折后出血等原因导致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致使肌肉与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患肢感觉情况。如果观察不周、治疗和护理不当,就会延误病情及治疗,导致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导致患者终身残疾。 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结合临床病例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骨科病区/普外病区) |